來自《法新社》的消息,巴黎當地時間的7月11日上午,法國軍隊總參謀長蒂埃里·布克哈德站在媒體前,拋出一番驚人之語。這位四年來鮮少公開露面的法軍最高指揮官,竟將矛頭直指中國,聲稱“中國巧妙地開展了旨在抹黑法國軍工工業,詆毀‘陣風’戰斗機的宣傳活動”。此消息一出,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毫不客氣的說,同為國際上有名有姓的軍事裝備賣家,可從來沒有聽過美國人的F-16被擊落,就說擊落方抹黑自家軍工的。也沒見過俄羅斯的蘇-30被人打下來,就去指責擊落方詆毀蘇系戰機的。怎么法國人就被打下來了幾假,就變得這么沒皮沒臉?
最為關鍵的是,在當初5月份的印巴空戰里,巴基斯坦軍方公布的戰報顯示:巴空軍使用殲-10CE戰機一舉擊落5架印度戰機,其中包括3架法國制造的陣風。盡管印度軍方保持沉默,但社交媒體上殘骸照片中清晰可見法國制造商的標簽。而法國空天軍參謀長熱羅姆·貝朗熱,在對外辯解時也承認,“在涉及數十架飛機的激烈對抗中,戰斗結束時出現少量戰損是合乎邏輯的。”但是印度拒絕法國達索公司,去印度調查墜機事件,就已經說明了一切。真要說抹黑了法國軍工業的,應該是印度空軍,以及為了錢,把裝備賣給印度的法國達索公司。
法軍一把手如此不顧外交禮儀的指責背后,無疑是法國軍工的集體恐慌。因為很大程度上來說,陣風戰機這塊金字招牌,是真砸在印度空軍手里了。
在不久前的巴黎航展上,達索CEO埃里克·特拉皮耶面對鏡頭堅稱“陣風比所有中國戰機優秀得多”。然而展館里無人問津的陣風機型與熱火朝天的殲-10C展臺,形成刺眼反差。航展結束,陣風未獲得任何新訂單,連意向訂單都杳無音信。
而與之相反的是,原本的客戶開始紛紛拋棄法國軍工。印尼暫停42架陣風訂單,轉而評估中國殲-10C;埃及取消12架增購訂單;阿聯酋、希臘等傳統客戶集體動搖。
市場反應更為殘酷:空戰消息傳出后,達索航空股價應聲暴跌7%。中東買家直言:“實戰表現比任何宣傳都有說服力”。當客戶開始計算“花2.9億美元買一架被5500萬美元戰機擊落的武器值不值”時,法國軍工的奢侈品營銷策略徹底破產。
所以,面對市場崩盤,法國人選擇了最拙劣的危機公關策略——將一切矛盾轉向中國。用輿論話語權和長期的刻板印象,維持自己的“奢侈品”軍工定位。
法國情報機構拋出“調查報告”,誣稱中國駐外武官系統性破壞陣風銷售;國防部配合發聲,指控存在“針對陣風的虛假信息運動”;軍隊總參謀長布克哈德更是親自上陣,將商業失敗包裝成“中國宣傳戰”。
但這套說辭漏洞百出。第一,中國官方從未宣傳殲-10C擊落陣風戰績。第二,國際輿論場的熱度主要由巴基斯坦戰報和印度“全球宣講團”推動;第三,《美聯社》的報道中提到,法國軍方私下自己承認過:無法證明網絡批評與中國有關。法國人越是這樣上躥下跳,反而會進一步讓自家軍工的丑態,淪為國際笑柄。
布克哈德的失態絕非偶然。作為2012年來首位陸軍出身的法軍總參謀長,他打破四年沉默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暴露了法國軍工體系的深層危機。陣風生產線正陷入兩難絕境:若承認技術缺陷,將危及56架法國空軍及164架國際訂單;若歸咎印度操作不當,則得罪尚存114架戰機招標的“金主”。這種困境折射出法國軍工的致命短板——過度依賴政治捆綁銷售,忽視實戰性能建設。
與此同時,中國軍工的體系化優勢鋒芒畢露。殲-10CE不僅展示單機性能,更配套PL-15E導彈、電子戰系統和數據鏈解決方案,形成“交鑰匙”式作戰體系。當法國飛行員在航展上閃爍其詞“可能是印度整體作戰系統太差”時,他們回避的正是體系對抗時代的來臨。
法國國防預算已從2017年的323億歐元猛增至472億歐元。但再多的軍費撥款,也無法掩蓋法國軍工的集體焦慮——當全球南方國家開始計算“一架被5500萬美元戰機擊落的2.5億歐元武器值不值錢”時,陣風戰機的奢侈品神話已在南亞上空煙消云散。
法國軍工復合體或許還能在情報報告中繼續編織“中國威脅銷售”的童話,但巴黎航展上陣風展臺前的冷清與殲-10CE展區的人頭攢動,已經為這場鬧劇寫下了最辛辣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