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臨近小學開學,會有不少家長花大價錢給孩子報各種“幼小銜接班”:學拼音、背古詩、練口算。
報了不止一個,結果孩子一開學,還是跟不上、坐不住、聽不懂。
太多的家長容易被“焦慮營銷”割韭菜。其實,真正的幼小銜接,根本不是搶跑學知識,而是幫助孩子從“玩”過渡到“學”,家長在家就能做,關鍵就是做好這3件事:
? 第一件事:練“坐得住”的能力
幼兒園上課自由隨意,孩子可以坐地上、靠沙發,隨意的活動。
但小學課堂不一樣,一節課要坐上40分鐘,一天5-6節課,對孩子來說,是體力也是心理挑戰。
建議家長這樣練:
給孩子準備專屬學習桌椅。
每天固定時間,坐桌前看繪本、畫畫。
從5分鐘開始起步,逐步增加到20分鐘、30分鐘。
模擬學校課堂環境,讓“專注坐”成為習慣,開學就不會手忙腳亂。

小學老師講課節奏是很快的,而且會經常布置任務,比如:“拿出語文書,翻到48頁,看看第幾段講的是小白兔。”
如果孩子聽不清、記不住,就容易跟不上節奏,甚至會被老師誤解為注意力差。
在家可以做的訓練方法:
日常交流說清楚步驟,例如“去廚房第二個抽屜拿剪刀”。
聽完一個故事,讓孩子復述內容。
親子游戲“聽指令做動作”:例如“先跳一下,再拍兩下手”。
這種聽指令、做動作的方式,既好玩又實用,還能幫孩子提前適應課堂的語言節奏。

小學一個班40多人,老師顧不過來每一個孩子,如果孩子不懂也不問,只會默默困在問題里。
所以,學會主動表達、合理求助,是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重要能力。
家長可以這樣引導:
每天睡前聊一聊:“今天有什么特別的事?”
傾聽孩子描述,不打斷、不催促。
問:“你需要媽媽幫你什么嗎?”
慢慢地,孩子就會知道:當自己解決不了時,表達出來是可以的、被允許的。
真正的幼小銜接,不是提前“搶跑”,而是打好基礎、做好過渡。
只要這3件事在家堅持練,哪怕不報班,孩子也能輕松銜接。
別再讓焦慮掌控選擇,真正靠譜的準備,都藏在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