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四川省廣播電視局主辦的網絡劇《在人間》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
網絡劇《在人間》研討會
高概念意象情感劇《在人間》由徐兵原創劇本并執導,趙麗穎、尹昉領銜主演,講述了賈小朵(趙麗穎飾)和徐天(尹昉飾)在虛實交錯的多樣人格世界中迷失、告別,最終在愛中救贖、擁抱靈魂的故事。劇集在愛奇藝播出以來,收獲了不俗的口碑和熱度。同時,劇集在美國第24屆翠貝卡影視節官方單元作為“特別呈現”展映,成為了首部登陸該影視節的華語劇集;此外,劇集也入選了四川省重大文藝扶持項目和精品獎勵作品名單,其高概念品質與先鋒意義深受認可。
在談及創作思路時,《在人間》導演張卓表示:“《在人間》用精神留白打破觀眾常規觀影體驗,觀眾帶著自我分析與思考,在畫面之外摘掉人生面具,脫掉人設標簽,與多個不完美的自我和解。我們想讓觀眾感受到‘裂痕并非殘缺的象征,而是光的入口’,我們想要傳達給觀眾一種力量,只要有愛,我們就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
《在人間》聯合出品人趙子惠則在發言過程中表達了主創團隊的心路歷程,在她看來:“創新本身就是一種大膽的冒險,我們愿意傾聽,也愿意再去嘗試,總要有人敢于做這件事,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為觀眾提供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
劇中“徐天”的扮演者尹昉則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感悟,他說:“《在人間》映照了當代都市人不同的社會群體畫像,每個人都有破碎的、孤獨的、渴望愛的一面。這種設定可能是Z世代在虛擬與現實夾縫中迷失的戲劇化表達,通過人格分裂的極端設定,折射出每個現代人面對社會角色碎片化的普遍困境。作品最終給人的感受是浪漫的,是治愈人心的。”
在創新的表達和先鋒的手法下,《在人間》的內核依然秉承著現實主義的精神,貫徹著“以人為本”的關懷意識和積極導向。劇集以鋒利的哲學思辨剖開了當代人的生存本質,通過劇中賈小朵和徐天的選擇和雙向救贖,重建屬于人物的精神秩序,具有豐盈溫暖的內核表達。在社會高速發展、虛擬化趨勢愈發明確的當下,都市人群各有精神困境,劇集通過對當代青年心理狀態的微觀描摹,以角色之間的互助與救贖傳遞出積極的生命態度,這樣的探索使得劇集超越了娛樂產品的范疇,成為一部具有社會療愈功能、現實觀照價值的文藝作品。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在分析本劇時提到:“《在人間》確實是在電視劇發展的歷史進程當中不可或缺的,必須要有這批嘗螃蟹的人。這是我們的第一步,沿著這樣的創新之路,在守正的基礎上去創新,完全可以搞出有思想的藝術與有藝術的思想和諧統一的精品力作。它培養電視觀眾能夠沉下心來,真正地進入審美鑒賞。”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在最后的總結中表示:“這部劇在探索多樣化,至少在探索網絡視聽作品多樣化的方面做出了典范,這一點是要充分肯定的。這種創作嘗試是非常值得鼓勵的,同時回歸現實主義創作可能更是大勢所趨,文藝作品的生產應當讓更多的人體會到我們對生活的思考,這是現實主義更大的意義,是文藝創作最初的出發點。”(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蘇墨)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