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平妮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汲取荀子勸學文化、隆禮重法底蘊,結合未成年人司法保護職能,以教育感化挽救為審判原則,以勸學向善、法護成長為核心理念,打造了“勸學蘭陵”少年審判品牌,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推動青少年法治教育提質增效。
優化機制,擰緊了未成年人保護“責任鏈”
組建專業團隊,推進“三審合一”。針對涉未成年人案件民事行政民事分散審理的問題,調整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熱心少年家事審判事業的首屆沂蒙最美法官、全省少年審判先進個人崔莎莎組建少審團隊,納入行政綜合審判庭,打造“三審合一”專業化審判模式,對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實行歸口管理,便于在審理涉少家事案件時,提前從“問題家庭”中發現“問題孩子”,早介入、早治療。目前已完成團隊組建和案件分流規則制定,改變了過去“各管一攤”的局面,通過對涉未案件“一攬子”處理,理念機制方法實現從物理捆綁到化學反應的蝶變。
強化聯動協作,延伸司法保護觸角。蘭陵縣人民法院聯合縣公安、檢察、團委、婦聯、關工委、教體局等7個部門成立“校園安全先議辦公室”,開展靶向教育、提供法律咨詢,對校園欺凌案件開展調查及依法處置,對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指導實施教育懲戒,避免校園糾紛向涉訴案件轉化。探索與社會工作部、婦聯、關工委等部門共建志愿者服務隊,吸納社工、心理咨詢師、愛心媽媽等社會力量組成關愛幫扶隊伍,對未成年被害人進行心理疏導、經濟援助等判后幫扶工作,對婚姻家庭類案件未成年人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對判處緩刑的未成年犯定期回訪、跟蹤幫教。
創新模式,提升審判幫教“含金量”
分級干預,精準施策。蘭陵法院對涉罪未成年人實行“一案三查”,即庭前查家庭背景、查犯罪原因、查心理狀態;庭審中設置“法官寄語”“親情會見”環節;判后建立“一人一檔”跟蹤臺賬,聯合社區、學校每月回訪。對主觀惡性不大、無再犯可能性的輕微犯罪未成年人盡量適用非監禁刑,促進其順利返校或就業。2024年判處的李某搶劫案,案發時李某僅14歲,系在同案犯的慫恿下實施的搶劫行為。在庭前的調查中,少審法官走訪李某的家庭、社區及就讀的學校,均表示李某之前表現良好,因為和社會上不良習性的人交往才誤入歧途,并相信他可以通過教育感化挽救,重新走上正道。經過慎重考慮,最終依法判處李某緩刑,在社區進行矯正,并依法封存了其犯罪檔案。他此前就讀的學校也表示愿意接收他回去繼續上學,李某又重新回到了溫暖的家庭和校園。
做實普法,筑牢了法治教育“主陣地”
“靶向式”送法進校園。蘭陵將法院60名法治副校長納入“勸學蘭陵·誨織蘭心”宣講團,2024年全年開展“開學第一課”等法治宣講活動160余次,受益學生5萬余人,建立法治宣講課件資源庫,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學生制作標準化課件講稿,定期更新內容,實現資源共享聯用,開展訂單式法治宣講。此前,轄區某初中教師發現該校部分學生存在爭吵打架的行為,就向少審法官發起了“法治訂單”,希望通過向學生普及法律知識的方式來預防校園欺凌。接到“訂單式”普法,少審法官針對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程度,精心制作課件并附帶大量典型案例,以“拒絕校園暴力,預防校園欺凌”為主題,圍繞“什么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主要表現行為、需要承擔的后果以及如何應對校園欺凌”等方面展開,引導同學知法、懂法、用法、守法。課后發放普法手冊800余份,教導同學們根據手冊上的“預防欺凌方法”來保護自己。一段時間后老師反饋,該校學生產生矛盾的現象明顯減少,本次“訂單式”普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線下+云端”雙線普法。蘭陵法院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過“法院開放日”活動,邀請多所學校不同年級學生親臨法院,通過知識搶答、案例講解、模擬法庭等方式,拉近法律與未成年人的距離,共邀請師生參觀模擬庭審20余次。在法院內外網、微信公眾號開設“勸學蘭陵·誨織蘭心”普法宣講專欄,通過法官說法編寫普法案例,拓展網絡法治宣傳新路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潤心靈,法護成長。蘭陵縣聚焦涉未成年人案件審判、法治教育和社會治理三大領域,通過整合審判資源、聯動社會力量、創新普法形式,打造“勸學蘭陵”少年審判品牌,推動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從“單一判案”向“全程關護”轉變,全方位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預防青少年犯罪,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助力法治蘭陵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