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圍繞鄉村振興總目標,安徽省宿州市蕭縣以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以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拓展收入來源為宗旨,巧妙開發利用房前屋后、庭院資源,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不僅把家庭“方寸地”打造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寶盆”,也讓一個個鄉村變成了宜居宜業的“幸福地”。
左廣勤在查看李子樹。
“增”字上抓產業,結出“致富果”
為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蕭縣以助農增收為核心,按照“‘一村一品’、多種經營互補”的思路,引導村民將房前屋后的閑置地和房屋集中起來,種養李子、金銀花、辣椒、白山羊、菌菇等,將其建成小果園、小花園、小菜園、小養殖園和菌菇種植地,并以領辦合作社、自主創業、龍頭帶動、互助代管、股份合作等多種帶動模式,讓農戶通過參與勞務得薪金、提供場所得租金、龍頭企業得利金、代管代種得酬金、股份合作得現金的“五金”收益方式直接獲得經濟效益。
圣泉鎮單樓村一角。
“整”字求創新,打造“幸福地”
院中有園,園旁有屋,屋前有樹,樹上有果,一個個農家小院房前屋后綠植葳蕤,綠蔭下成群的雞鴨撒歡,鄰舍間、農院內的竹編柵欄內、磚砌的花壇里,各式瓜果蔬菜長勢正盛……行走在圣泉鎮單樓村,隨處可見如詩如畫的鄉村田園美景。
“俺村按照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方案要求,對標‘宜居宜業’目標,大力推進村容村貌、基礎設施、院房環境、行為習俗四大提升行動和農村廁所革命,實施農村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改造,健全管護機制,并在‘和美鄉村’建設中巧妙融入‘庭院經濟’發展,鼓勵指導村民栽植杏、桃、梨、石榴、黃花菜等既有觀賞性又有經濟價值的作物,增加了村民收入,扮靚了鄉村顏值。”單樓村總支委員劉慶彬介紹。
通過庭院經濟推動村莊綠化美化,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進而逐步完成美麗鄉村的建設任務,這是蕭縣各村的統一思路。目前,該縣已建成美麗鄉村?77個、?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16個,其中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11個、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5個。
余得水的掃把加工車間。
“融”字上求突破 催出“新業態”
走過濃蔭匝地、風舒云悠的村路,來到丁里鎮石塘村余得水家的大院子,30多位民工正在機器旁加工掃把。
“兩年前,鎮政府指導我們發展庭院經濟,我便利用家里的這片院子,建了這個蕭縣家齊清潔制品有限公司,招了50多位附近的村民專門生產各類掃把。他們按件計算,活不重,離家又近,很方便,一個月能掙2000多塊錢。”廠長余得水說。目前像家齊清潔制品有限公司這樣的家庭工廠,蕭縣有674家。
為高質量推動庭院經濟發展,蕭縣著力在農文旅融合上下功夫,圍繞“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加工、生產生活服務”四種主要庭院經濟業態,著力打造布局設計協調美、居室整齊清潔美、庭院綠化景色美、特色飲食味道美、農耕文化體驗美的院落農旅經濟。截至目前,蕭縣羊肉、葡萄、書畫等地域特色產品已享譽中外,有力助推了全縣旅游業的發展。
“‘庭院經濟’是開發農業特色農產品資源、繼承發展傳統技藝的有利方式,是農產品生產的重要基地,是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途徑。”蕭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全縣將著力推廣“庭院+電商”“庭院+產旅融合”等新模式,強化技術培訓與市場對接,推動庭院經濟由分散化向規模化轉變,特色產業由粗放式向精細化提升,生產經營由產銷分離向產供銷一體化邁進,實現全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緊密銜接,以優美庭院風光賦能全域旅游發展,引領農村環境大幅改善,群眾收入穩步提高。(張祖北/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