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Air就要來了,但你知道嗎,它最關鍵的那道門檻,其實不是芯片、不是鏡頭,而是運營商那顆慢吞吞的“心”——eSIM業務能不能跟得上。
因為這臺主打輕薄的新機,壓根沒有實體SIM卡槽,運營商不給力,它根本上不了線。
最近,有點眉目了。聯通這邊動作最快,天津、北京、河北等25個省市已經恢復eSIM業務,開始重新開閘放水;
移動則更謹慎,正在全國范圍做系統優化,節奏慢一點但方向明確;電信還在“閉關修煉”,啥時候上線,暫時還沒準信兒。但整體趨勢已經擺在這兒了——蘋果想干的這件事,終于不是單打獨斗。
其實,蘋果這幾年一直想把“卡”從手機里摳掉,早就不是新聞,但這次iPhone 17 Air干得更絕,直接砍掉卡槽。
如果運營商不給配合,這事兒壓根落不了地。而如今,eSIM業務逐步鋪開,等于最后一塊拼圖終于補上了。對一眾輕薄控來說,這簡直是夢實現的一刻。
說到iPhone 17 Air的亮點,其實很清晰:輕薄,甚至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薄的iPhone;背部設計也有點小心思,攝像頭采用橫向模組,只有一顆主攝,但配合弧面過渡處理,視覺觀感和握持手感應該都會很不錯。
雖說鏡頭規格不如Pro系列那樣“拉風”,但4800萬像素的主攝+2400萬前置,其實已經夠用。
性能上,該有的也沒少:A19芯片加持,肯定不輸陣;再加上AI智能電池管理系統上線,多少能彌補電池容量偏小的問題。蘋果甚至考慮了配套MagSafe外接電池這一點,用起來應該比以前的“電池殼”更優雅。
更重要的,是定價。Air版本的定價據說跟現在的16 Plus差不多,899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幣大概6500元。
這個價位,在蘋果體系里不算高門檻,對于想嘗鮮的用戶來說,還是挺有吸引力的。
話說回來,輕薄是一回事,生態能不能撐住才是真命題。取消實體卡槽、全靠eSIM,說到底是一場對整個通信基礎的信任豪賭。
如果沒有運營商全面配合,這臺Air即使做出來,也只是一個漂亮的模型。現在eSIM終于提速,等于蘋果這盤棋走通了。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不僅僅是一臺新iPhone,而是一次系統層面的推進。
蘋果把輕薄做到極致,同時也在引導運營商往更現代、更靈活的服務體系靠近。卡槽的消失,并不是倒退,而是讓通信更自由的一種可能。
三個月之后,iPhone 17系列就會亮相。而我們要看的,也不只是這臺Air有多薄、多美,更是它能不能順利地、完整地成為你手里的那部“沒有卡”的手機。
也許它的成功,不是靠堆料,而是靠蘋果和整個行業一起,把“下一代通信體驗”從紙面搬到了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