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拜登用自動簽名筆批赦免令的新聞,評論區直接炸鍋。說真的,美國總統居然也有“批量簽名”操作?這擱誰身上,不心里咯噔一下才怪。不僅網友們炸了,特朗普立刻出來搞事,直接要求徹查,甚至陰陽怪氣地質疑拜登動不動就是健康出狀況,是不是有人在替他“代政”?美國政壇的這股子風暴,硬是靠一支簽名筆就被攪了起來,說小是技術爭議,說大吧,還真牽扯著挺多敏感神經。
回頭扒一扒,時間點挺“巧”。2025年7月初,拜登剛退沒多久,這自動簽名的瓜就爆了。其實拜登在當總統時,的確用過自動簽名筆來批赦免令。他自己的說法也挺實在:“文件太多,純靠手寫,那得簽到啥時候?自動簽名,那也是我同意才批的。”但特朗普不信這茬,堅稱拜登認知出了問題,質疑決策真的是他說了算嗎?還不停叨叨白宮是不是故意給瞞了。這些話聽著有點刺耳,但架不住拜登這兩年身體狀況一直在網上被輪番熱議,風吹草動就是焦點。
從技術角度講,自動簽名筆其實不是啥新鮮玩意兒了。說來好笑,從肯尼迪、奧巴馬到特朗普,幾乎每任總統都用過。你想,日常那么多繁瑣的批文,親筆寫估計手都得寫抽了。就是因為這樣,美國司法部2005年就有個結論——只要總統真做了批準,筆是誰動的不重要。對法律來說,靈魂在“同意”而不是“落筆”。不過這次為啥又炸了?我覺得核心還是美國人一直對于總統到底是“象征還是掌控者”的那點子不安分。
特朗普真會抓時機,一邊拿健康說事,一邊又抖落出“自動簽名是不是掩蓋了內幕操作”。比如說有人擔心這樣下去,赦免名單是不是有水分,下級是不是趁機加塞?還有爆料稱,拜登自己只是拍了板減刑標準,具體誰名下得赦,由下面的人湊名單,最后集體簽字。聽起來像是在流水線上批發,總感覺和我們想象中的“總統慎重簽名”不太一樣吧?輿論一下子分成兩派,有的說效率第一,有的覺得權力被消耗稀釋了。
拜登那邊當然也不甘示弱,直接懟特朗普“炒作”“騙人”。白宮一再保證,所有核心授權都在拜登,自動簽只是個“工具人”。說來你別笑,吵到最后干脆變成了互相拆臺的泥潭——你用過我也用過,憑啥你挑我毛病?可美國民眾未必買賬,網上不少人吐槽,“總統這么忙真能把關到位嗎,干脆以后AI來審批得了!”(想想還真有點意思)
這風波看似一支筆的小事,其實背后是美國總統信任危機。司法部會不會把特朗普的調查進展攤到臺面上,拜登團隊會不會主動曬出流程,讓大家放心?很難說。接下來兩黨互相“打擂臺”,或許又要把赦免和簽字權這事炒好幾輪,新一季“美劇”又有得看了。
你們怎么看?如果你是總統,會為省事用個機械手嗎,還是哪怕累也要儀式感滿滿?權力的“形式感”和效率,哪個才是我們內心希望看到的?歡迎留言,聽聽咱普通人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