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的某個午后,英國曼徹斯特機場二號航站樓內旅客摩肩接踵,人們正從咖啡館端著拿鐵,穿過候機大廳,準備開啟各自的旅途。就在這看似平靜的一幕背后,一場突如其來的暴力沖突悄然醞釀。
它在短短數分鐘內爆發,迅速失控,隨后成為法庭上反復播放的證據視頻,被一次次傳閱、審查、報道。
那是一段讓人心痛的視頻,其中最觸目驚心的畫面,是一位女警痛苦萬分,滿臉鮮血。她叫莉迪亞·沃德(Lydia Ward),一名身高大約1米6、體重59kg左右的女警察。
沃德警官當時和另外兩位同事——武裝警官扎克瑞·馬斯登(Zachary Marsden)和埃莉·庫克(Ellie Cook)——一同前往航站樓的繳費區,準備逮捕一位涉嫌在星巴克頭撞他人的嫌犯Mohammed Fahir Amaaz。CCTV畫面已經確認嫌犯身份,流程應該是標準、快速、可控的。
但現實永遠在意料之外。
沃德回憶說,她一開始只是試圖將嫌犯的手臂反扭,準備戴上手銬。“他開始緊繃肌肉,明顯在抵抗……情緒爆表,從零到一百,只是一瞬間,”她說。
在她還沒來得及發出警告之前,一場混戰已經拉開帷幕。
Amaaz開始變得暴力,明顯不愿意做任何交涉,他的兄弟也加入了混亂。警官馬斯登摔倒了,Amaaz狠狠一腳踢上去。沃德來不及多想,她沖上去拉住Amaaz,盡力阻止他繼續踢打馬斯登。
事發現場擁擠嘈雜,有人在圍觀、有人在錄影。Amaaz突然間轉身,一拳直擊沃德的面部——那一刻,她的世界一片空白。
“我只記得他回頭,朝我臉上狠狠打了一拳,我當場失去了知覺,摔在地上,鼻血嘩啦啦流,”她哽咽地在法庭上說。鏡頭記錄下她驚恐哭泣的樣子,鮮血從鼻腔流到手掌,再灑落在地板上,成了后續報道的有力證據。
她不是沒見過暴力。她說,自己在執法過程中也曾遭遇過推搡、辱罵,但“從未有過如此猛烈的一拳。”
她嚇壞了:“他還會再打我嗎?會有別人再次攻擊我嗎?”沃德被擊倒在地,試圖掙扎起身,試著阻擋愈演愈烈的暴行。
更讓她心寒的,不是那一拳本身,而是事發時的環境。
“人群在圍觀、在拍攝、在起哄,但沒有一個人幫忙,”沃德說。她覺得,“那一整個房間,仿佛每個人都在針對我們。”
她不是唯一受傷的。馬斯登警官一度被按在座椅上遭到毆打,庫克警官也被攻擊。后續的法庭視頻顯示,Amaaz在這場短暫但猛烈的沖突中連續揮出了十拳,他的哥哥Amaad也動手六次。
一場的抓捕失敗,在揮舞的拳頭下演化為對執法權威的挑戰。
在媒體報道中,另一個爆點是:沃德當時其實是懷孕狀態。
社交網絡上,那個她鼻血直流、眼神茫然的畫面被大量轉載。有人同情她,有人嘲諷“警力不夠”,甚至有人質疑“女人不該擔任一線警察”。
隱藏在爭論和質疑背后的,是公眾對于“警察”這個身份的誤解。
他們不是鋼鐵之軀,他們也會疼、會怕、會流血。人人都能舉起手機拍視頻,卻很少有人愿意或有能力伸出援手,警察就成為了最孤獨的守護者。
當暴力來襲,他們沒有退路——因為職責擺在那里。而當他們受傷時,我們又是否能給予足夠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Amaaz和他的哥哥Amaad都否認襲警指控,甚至辯解成“他們是正當防衛”。案件仍在利物浦皇家法院審理中。沃德警官在醫院確診為鼻梁骨折,并接受了復位手術。
而在鏡頭背后,她所經歷的恐懼與無力,遠不是法律審判能完全慰藉的。
她說:“我不知道是否還會有人繼續揮拳,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我只是怕——怕他們再朝我走來,再下一拳。”
我們常說“警察是人民的保護傘”,但在這個案例中,她撐起的不是傘,而是自己的血肉之軀。她保護同事、保護制度,也保護著我們對秩序的信任。
當法律成為最后一道防線,我們該想的是:社會如何不再讓這道防線孤軍奮戰?
在下一次新聞播報響起前,在下一個身影倒下之前,我們是否能多一點思考——在守護的背后,那些不被看見的傷痕,是否也應該被溫柔對待。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893815/Female-police-officer-terrified-punched-Manchester-Airport-court.html
文|小月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