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蹭飯書記”在網(wǎng)絡上爆火,可是有一個細節(jié)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但也有眼尖的網(wǎng)友會發(fā)現(xiàn),“蹭飯書記”的鏡頭里,有一個“菜”頻繁出現(xiàn)。在老鄉(xiāng)家的餐桌上,涼拌黃瓜有它,撈面有它,湯面還有它!讓“蹭飯書記”直呼“中”。它是啥?
河南同事告訴我——那有啥稀罕咧?這叫荊芥!這讓人不禁好奇,荊芥到底是個啥?為何它能成為“蹭飯書記”的心頭好?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
圖源:駐村書記-董桂林視頻
如果說河南的夏季有味道,那一定是“荊芥味兒”的。在河南,荊芥的江湖地位堪比四川的花椒、湖南的辣椒。作為一個調(diào)味菜,沒有了荊芥,河南人的夏天就少了靈魂。
在河南老鄉(xiāng)的餐桌上,萬物皆可配荊芥,一口解膩,兩口開胃,涼拌、做湯都好使。一口荊芥下肚,伴隨著檸檬的清新和薄荷的清涼,辛香清爽,“得勁得很”!荊芥吃起來有點“沖”,喜歡它的人頓頓吃不膩,甚至可以直接生吃一大盤,討厭它的人連聞都不想聞,恨不得捏著鼻子把它挑出碗外。所以這是道讓人愛恨分明的菜!就像榴蓮、臭豆腐、螺螄粉一樣!
河南人對于荊芥的喜愛,可以說是祖宗留下的根兒。據(jù)說北宋時期,地方官每年到汴京(今開封)開年會加匯報工作,都會順便到各大京官那兒串門,京官就用大盤裝荊芥來招待客人。荊芥這種獨特的風味讓人印象太深了,外地人覺得這就是“京城符號”,說白了跟現(xiàn)在北京烤鴨差不了多少。因此,“吃過大盤荊芥”,那就有面兒。
圖源:央視網(wǎng)
當然荊芥不光河南有,像山東西南地區(qū)、安徽北部等地都有。但要說愛吃,還是河南人最愛吃,這就跟四川人對魚腥草的感情是一樣的!
當然很多網(wǎng)友看了荊芥的樣子,有疑惑,這不是貓薄荷嗎?好像和九層塔也有點像?像歸像,還真不是!它和貓薄荷同屬唇形科荊芥屬,但同屬不同種。與九層塔是同屬唇形科,“親緣”關系就更遠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好比西紅柿和土豆,同屬茄科卻不是一家人。
荊芥不僅是一種“菜”,還是一種“藥”?!侗静菥V目》記載,荊芥“散風熱,清頭目”。它能疏風解表、透疹止癢,可謂是夏季養(yǎng)生解暑好物,而且做起來也不費事,荊芥面條、涼拌荊芥黃瓜、荊芥菜饃、荊芥檸檬水、荊芥啤酒、荊芥糕、荊芥炒酸奶……等等。總之,跟很多食材都很搭,一不留神就能蹭上你家飯桌,人家董桂林是“蹭飯書記”,荊芥,可謂是“蹭飯蔬菜”。
你們家鄉(xiāng)夏天
必吃的一道菜是啥?
評論區(qū)給我科普一下?
農(nóng)視點述評員 | 王會蘋
剪輯 | 王浩宇
主編 | 楊公元
監(jiān)審 | 楊 巍
部分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用溫度融化數(shù)字,用視角剖析現(xiàn)實,讓每一聲嘆息都被聽見,每一份堅守都有回響?!掇r(nóng)視點》,看懂生活褶皺里的光——這里沒有宏大敘事,只有與你血脈相連、與時代共振的民生力量。
《農(nóng)視點》屬中央新聞網(wǎng)站農(nóng)視網(wǎng)原創(chuàng)欄目
版權(quán)歸中國農(nóng)業(yè)電影電視中心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