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炸了。
林俊杰在鳥巢演唱會的最后一場,突然透露,心臟出問題了,靠藥物控制已經一年多了。
不少粉絲聽完淚目:“太突然了”“他不是一直看起來都挺健康的嗎?”但如果回頭看林俊杰這些年的狀態,就想說一句:不意外。
他的身體,其實早就亮紅燈了。
拼太狠的人,總會被身體反噬
如果說誰是華語樂壇里最“卷”的人,林俊杰絕對榜上有名。
他不是那種一首歌紅幾年的人,而是從2003年出道到現在,每隔幾年就有新作品冒頭。出專輯、辦巡演、做制作人,還跨界開潮牌、當電競戰隊老板……他幾乎把自己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榨干了。
可是代價呢?
早在幾年前,他就因為喉嚨嚴重發炎住院,甚至因為感冒引發喉嚨失聲取消演唱會,還因為發燒在后臺吊水后堅持上臺唱完。
2018年香港演唱會,有粉絲拍到他臺上唱著唱著,眼神開始發直、走路發虛,最后被攙下臺;2021年,他在上海開唱前一晚還在醫院打點滴,第二天照常演出。
臺上風光無限,臺下滿身傷病。
林俊杰曾經坦言,自己的免疫系統一直不太好,經常“感冒還沒好,巡演又來了”。加上他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音樂一到他手上就不允許出錯。為了一個音效反復推敲、錄音棚里通宵熬夜是常事。
一個人可以靠意志力逼自己堅持,但身體,從來不會配合你“感動自己”的劇情。
這次的心臟問題,其實只是他常年高壓生活的“果報”。
從不服輸,到咬牙死扛——事業狂魔的代價
林俊杰的性格,注定是那種“輕傷不下火線”的人。
小時候學鋼琴,他可以為了練一首曲子反復彈到手指發腫。后來入行,最初在臺灣出道并不順利,前兩張專輯銷量普通,但他硬是靠《江南》一夜翻紅,從“小眾才子”逆襲成金曲獎歌王。
可這紅得也太苦了。
他一年寫幾百首歌,只挑十幾首做專輯;巡演日程排得密不透風,有時候上午飛一場簽售,下午彩排,晚上直接登臺唱全場。
媒體曾報道,他最多一年在全球飛了300多個航班,人睡在飛機上、病也發在路上。常年處在“高壓+高強度輸出”的狀態,長期熬夜、飲食不規律、不運動,說是身體健康反而更讓人驚訝。
一個朋友說過他私下的樣子:“不愿意示弱,不愿意停,一停就焦慮。”
這種人,哪怕身體再亮紅燈,也會先告訴自己“扛一下就過去了”。
結果呢?越扛,越出事。
熱愛是一把雙刃劍,拼命不是萬能藥
林俊杰不是不知道健康重要,但對于他來說,舞臺才是活著的意義。
“我熱愛音樂”,但林俊杰的“熱愛”,更像是一種執念。他不是在工作,他是在燃燒自己。別人唱歌為了曝光,他唱歌像在償還命運。
每個歌手都說
“自己聽自己”、唱“孤獨”、“命運”、“消耗”。歌詞背后,藏著一個人慢慢在耗盡自己。
這幾年,你會發現他的作品越來越私人化,不再只唱情歌,也開始唱
“撐”不是辦法了。
而他之所以在演唱會上主動講出病情,不是為了博同情,是因為他已經意識到:
但轉念一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提醒?
“感動中國”,不是每一個堅持都值得被表揚。
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
用命換夢想,如果夢沒了,那命也白搭。
“累垮”的不在少數。張杰高燒開唱、華晨宇演出后癱倒后臺、周杰倫因為脊椎問題多年不能久站……娛樂圈看起來光鮮,其實背后都是硬扛。
這幾年,明星
“自曝”,算是一記警鐘,也是一種無聲的“停下來”。
林俊杰的這次
——一個有追求、有目標,但也會累、會痛、會生病的普通人。
他不是神,他只是個普通人
身體是一座廟,事業是香火。如果廟塌了,再多香也點不起來。
“心臟出問題”成了他音樂路上的休止符。
不希望林俊杰哪天因為一場病倒下,讓所有努力歸零;更不希望
他該歇歇了。不是放棄,是給身體一點喘息的機會,給未來更多可能。
一個人越拼命,就越應該學會留一口氣。
——為了理想,不顧身體;等到身體敲警鐘,才發現“贏了事業,輸了健康”,是一場最不劃算的交易。
林俊杰的重病,其實是無數人職場人生的縮影
人活著,不能只有燃燒,也需要溫柔。好好活著,才有未來可拼。
林俊杰患重病,不意外。真正意外的,是他這次,終于愿意說出口了。
希望他別再逞強,好作品不缺這幾年,好身體才是一輩子的本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