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顯貽同學高考604分,超過當地一本線114分,可她卻放棄本科就讀職校,是任性而為還是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當代青年有多少人敢像她這樣活?個人理想與職業規劃如何精準契合?教育的終極目標到底是什么?賀同學給出清晰的答案!
近日,武昌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王大耀親自給浙江諸暨的高考生賀顯貽打去電話,送去了錄取的喜訊。賀顯貽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04分的成績,這個分數超過了浙江省特招線12分、超過了普通類一段線114分。但她在志愿填報時卻放棄了本科高校,而是選擇了高職院校武昌職業學院的定向培養軍士。高分和高職之間的巨大落差,引發社會熱議。
“這孩子好樣,用分數證明自己的能力,用選擇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前行,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快樂和煩惱或許我們無法完全理解他人的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用愛和尊重去對待每一個人”
“這分數上職高有點可惜,但尊重本人的選擇”
“她選擇的不是職校,而是一份職業”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最讓人佩服的是沒有枷鎖有的是敢作敢為”
“定向培養軍土也很好呀,人生追求和夢想不同,在軍營成長是很好一條道路”
“專業和興趣有時候比學校的名氣更重要”
賀顯貽同學說,她的舅舅是一名有著12年軍齡的軍人,在舅舅的影響下,自己從小對軍人這個職業有著敬仰和向往,上高一后更有了成為一名軍人的夢想,所以選擇報考定向軍士。
賀顯貽
武昌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王大耀說,賀顯貽的選擇折射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學校將助力她實現理想,成長為一名合格軍人。賀顯貽的媽媽則表示,女兒一直有這個夢想,想去部隊發展,家里都很支持女兒的決定。
從賀顯貽的選擇來看,她有著清晰的目標導向,將個人理想與職業規劃的精準契合。所謂定向培養軍士,就是部隊依托地方院校,培養技術復雜、培訓周期較長的軍地通用軍士,學制3年,畢業后直接補充到部隊服役,授予軍士軍銜。賀顯貽想成為一名軍人,若想實現未來職業規劃,就不能盲目追求學歷光環,而是選擇最直接有效的成長路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604分的高考成績雖然較為耀眼,但如果想考取本科軍事院校尚有難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賀顯貽選擇高職院校就更加理性,畢業后就能圓夢軍營,進部隊以后依然有機會考取軍校成為軍官。正如賀顯貽所說,適合自己的、對自身發展有利的才是最好的。
賀顯貽與媽媽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如今,職業教育的價值正在被重估,背后彰顯的是技能報國與職業教育的時代機遇。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視為“次優選擇”,但賀顯貽的案例展現了它的獨特優勢。定向培養軍士項目兼具技能訓練與軍事素養培養,是國家高技能人才戰略的重要一環。她的選擇不僅是對個人夢想的堅持,更是對職業教育價值的認可。隨著產業升級和國防現代化需求增長,職業教育正成為培養大國工匠、強軍人才的關鍵渠道。
就在不久前,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在2025年單獨考試招生章程中,明確多個專業招收本科畢業生,讓“本升專”成為熱議話題。不僅是高職院校在單獨招生中招收本科生,也有一些本科生“回爐”讀專科學技能,甚至部分像賀顯貽一樣的高分考生棄名校而選擇職業本科院校。這些現象,既反映了制造業升級轉型背景下高層次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趨勢,也說明職業教育正憑借自身優勢贏得社會的認可。
賀顯貽同學的選擇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也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折射出社會評價體系的深層變革與理性回歸,唯學歷論與多元發展的觀念正發生更迭。人才的標準不再單一,社會更需要專業技能、家國情懷與個人志趣的統一。我們更加欣喜地看到,在部分企業中,技能認證也開始取代學歷標簽,多地政府與企業推動能力導向的評價體系,讓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打破“唯學歷論”的隱形天花板。高考改革強調“分類考試、多元錄取”,未來,教育評價應該進一步弱化學歷分層,強化能力導向,讓每個人都能在適合自己的賽道上發光發熱。
賀顯貽的故事,既是個體的勇敢追夢,也是時代價值觀變遷的縮影。她的選擇提醒我們: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制造標準化“產品”,而是培養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的“人”。
新聞有味道
《新聞有味道》是一檔廣播新聞評論欄目,每周一至周五7:40在天津新聞廣播(調頻97.2,中波909)《909早新聞》節目中播出。欄目關注熱門話題、熱點事件,堅持以專業的態度、獨立的視角追根溯源、抽絲剝繭!做到多維思考、觀點獨到、犀利輸出!歡迎您和我們一起品鑒新聞的味道!
如果你是賀同學,
你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嗎?
如果你的孩子高考取得604分的成績,
你會同意他就讀職校嗎?
留言說說吧!
撰稿 | 津日評
編輯 | 程婷
綜合 | 湖北日報 新浪微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