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了了一個熱點“9.9包郵手機殼”含鉛長期使用有害?我很好奇就看了下,原來危害這么大!
【#9.9包郵的手機殼鉛含量超標30倍#】#廉價手機殼長期接觸會慢性中毒#在一些電商平臺上,銷量靠前的“9.9元包郵”的手機殼評論里,有不少消費者吐槽“新殼拆封后立即散發濃烈的塑料味”。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曾對20款手機殼監測,發現部分低價手機殼的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上限30倍。鉛含量超標,不僅對人體細胞有害,還可能破壞骨骼,引發腎衰竭。一些廉價手機殼,甲醛、苯系物超標,并伴有刺鼻氣味,長期接觸則會引發慢性中毒。——來源南京廣播電視臺
這讓我想起了前兩年一個梗:你怎么在吃泡面,吃泡面不健康!用戶就說了:我都吃泡面了,我還在乎什么健康不健康的!
但這次一定要在乎了,因為來自光明網報道:鉛含量超國標30倍以上,長期接觸破壞骨骼、引發腎衰竭(浙江市場監管抽檢結果)鎘、鉻等重金屬通過皮膚滲透,積累致慢性中毒。特別是夏季和玩游戲時候最容易揮發,因為甲醛、苯系物高溫下揮發。
用9.9元手機殼的用戶沒有看到報道肯定不知道不健康!但知道了,也可能有一些人還抱著僥幸心理,我買的9.9元可能是撿到了大便宜,肯定是好的!最關鍵是9.9元是一個廣泛詞匯!其實很多的手機殼,可能官方優惠、平臺補貼,就是一分錢、一塊錢,那也許就搶購了!
但我們需要清楚,為啥這些手機殼這么便宜,其實有些材料便宜不了,不可能讓你僥幸!因為工很多9.9元殼使用的都是醫療廢料、電子垃圾回爐再造,含塑化劑和有毒溶劑。
但購買之后不說也不知道,長期使用之后也許遇見問題,可能排查才知道原來是手機殼的問題,那么怎么怎么辨別呢?專家也給了一些建議:
專家發話啦!咱買手機殼的時候,最好選液態硅膠或者TPU材質的,而且得挑那種有3C認證,還符合《手機殼套通用技術要求》這個國家標準的產品。千萬別去買那種花里胡哨、價格還特別便宜的“三無”產品。新手機殼到手以后,先用清水沖一沖,然后放在通風的地方放上一周再用。還有啊,手機殼最好定期換一換。咱可別為了省那幾塊錢,買個手機殼回來給自己健康找“大麻煩”。——來源南京廣播電視臺
不過這些年專家的一些意見也產生了一些質疑,有一些并不一定有效果,那有沒有好的建議,接下來讓ai給一些參考意見吧!(怎么選擇健康的手機殼)
知乎問答上面告訴我們,要避開PVC材質(含鄰苯二甲酸酯,干擾內分泌);要慎選“浮雕/水鉆殼”:重金屬超標重災區;
和專家有一個看法是一致性的,要查看是否有必查標識,例如:3C認證(強制安全認證);例如:GB 4806.7-20 23(食品接觸材料標準,遷移量達標)(來自光明網的建議)
需要查看包裝信息,看看廠名、質檢報告、材質說明缺一不可(三無產品直接pass)警惕“環保材質”“無毒無味”等模糊宣傳。
當然我們買到手是否要用,首先可以自己拆開包裹后檢查好,例如聞氣味:刺鼻酸味≈甲醛超標,酒精味≈劣質溶劑(立即退貨!);例如:摸表面:過軟易變形→回收塑料;掉色→染料不合格;例如:看細節:毛刺多/按鍵卡頓→小作坊生產(圖省工本)
當然長時間使用也感知不到了,但也有小妙招!我們可以這樣做:
當買了新殼處理。可以清水沖洗+通風晾曬7天(加速揮發苯類物質)
可以定期更換周期:TPU殼≤6個月(發黃即老化);硅膠/凱夫拉殼≤1年(磨損后防護下降)
在一些高溫玩游戲的高危場景,建議脫衣裸機使用!避免高溫釋放毒素。
在購買手機殼方面,我建議在一些京東自營/品牌旗艦店(抽檢合格率更高),或者直接選蘋果官方液態硅膠殼(雖貴但檢測嚴格)或PITAKA芳綸纖維殼(輕薄+0有毒物報告)。
手機殼是離身體最近的“隱形污染源”,省幾十元可能付出千元醫療代價。與其賭運氣。如果你當下無法判斷,也有一招,不如用檢測工具說話——可自備甲醛測試卡(單價2元)貼于殼內,變藍即棄用!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