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7月23日訊(記者 趙凱)9.9元的便宜飾品還能放心戴嗎?
近日,"假銀飾中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話題引發熱議。有測評博主發現,市面上不少標稱"S925銀"的飾品實為銅合金,部分產品中鎳、鎘、鉛等重金屬嚴重超標,長期接觸會引發皮膚過敏甚至增加致癌風險。有網友直言:"一個愛買便宜首飾的女孩碎了……"
致癌元素為什么出現在飾品中?9塊9的耳釘或存數倍利潤
日前,知名測評博主"老爸評測"對多款宣稱925銀的耳釘飾品進行檢測。8款送檢產品中有6款實為銅合金,且出現不同情況的重金屬超標。其中最高一款鎳釋放量超標61倍、鎘含量超標1179倍。
人民日報援引專家觀點報道稱,假銀飾中常見的鎳、鉻、鉛等金屬均可能引發過敏,其中鎳過敏最為普遍。金屬過敏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不僅是耳飾,皮帶扣、紐扣等直接接觸皮膚的金屬物品,也可能導致過敏。專家提醒稱,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鎳化合物、鎘列為1類致癌物;鉛被列為2a類致癌物,即"對人類可能致癌"。這些重金屬可通過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增加致癌風險。
所以,佩戴新耳飾出現過敏紅腫等現象,不一定是個人體質原因。
飾品中有害元素超標的現象也并非個例。以"歐盟危險非食品產品快速預警系統"披露的信息為例,2025年開年以來,歐盟已發布59則首飾召回信息,涉及風險多為鎘含量、鎳釋放量超標。不合格產品中相當一部分是耳飾,它們長期與皮膚接觸,并可能在穿孔傷口愈合過程中使用。
這些有害元素為什么會出現在飾品中呢?
在某飾品工廠工作多年的老許告訴記者,鎳超標最常見的來源是飾品鍍層。比如鍍鎳是為了讓飾品更耐磨、抗腐蝕,增加飾品的保色能力,同時相比鍍金鍍銀而言成本要低得多。重金屬超標的另一主要原因在于使用劣質原材料。業內一些小作坊會收別家工廠的廢棄材料熔煉后再使用,或者回收工業材料——其中摻雜的雜質就很多了。
另一個顛覆消費者認知的真相是,刻有S925鋼印的銀飾不一定是真銀飾。
多位業內人士反饋,S925鋼印通常由生產方刻制,用于標識含銀量為92.5%的銀制品。但市場上存在不少偽造鋼印的現象,甚至擁有一臺激光機就可以刻,因此鋼印本身無法為產品背書。老許舉例稱,目前一對銀針的成本價在1塊錢左右,不少把耳釘賣到9.9元的商家是不舍得用真銀針的。如果使用鋅合金或者其他劣質金屬材料,一對耳釘的生產成本可能低至1、2元,即便售價不到10塊也有數倍利潤空間。
有業內人士透露,廠商一般會在劣質產品表面做電泳處理,避免有害物質直接接觸皮膚,短時間內不會致敏,因此消費者不必過于驚慌。"后續如果出現過敏紅腫現象,本身也是一種提醒,這時候就不應該再戴了。"
目前正值夏季,汗液分泌旺盛、皮膚呈弱酸性環境,這無疑會加速金屬的溶解和釋放。RTS瑞易檢測的工作人員在受訪時進一步提醒稱,鍍層厚度不足、電鍍工藝不達標導致鍍層脫落等情況下,飾品可能佩戴一周就會出現褪色情況,底層有害金屬仍會接觸皮膚引發過敏。因此消費者應避免購買 "鈦鋼""合金" 等模糊標注的飾品,優先選擇標注 "足銀999""Au750" 等明確材質的產品。同時也要避免長期佩戴同一飾品,出汗后及時清潔,減少重金屬滲透風險。
不合格產品是如何上架的?400元就能買一份證明,無需送檢實測
根據我國現行的強制性產品認證(3C認證)制度及相關法規,首飾類產品目前未被納入3C認證目錄。但強制性國標《飾品 有害元素限量的規定》(GB 28480-2012)對鎳、砷、鎘、鉻、鉛、汞等有害元素限量做了相關規定。比如穿刺首飾的鎳釋放量應≤0.2μg/cm2/周,普通耳釘項鏈等與皮膚長期接觸飾品的鎳釋放量應≤0.5μg/cm2/周。未達到要求的,不得進入市場。
RTS瑞易檢測工作人員表示,在國內銷售首飾、上架主流電商平臺一般需要提供CNAS/CMA資質機構出具的《質檢報告》,檢測項包括貴金屬純度、有害元素、物理性能等。出口銷售的要求因目標市場不同各有差異,比如歐盟地區需通過REACH法規檢測,重點管控鉛、鎘、鎳釋放、鄰苯二甲酸鹽(適用塑料材質)等物質。
前述工作人員透露,貴金屬純度檢測的平均收費從幾百到上千元不等,而有害元素篩查一般在300-800 元/項。對于許多定價低廉的小飾品廠商而言,這筆檢測費用相對較高。實踐中,有部分小作坊式工廠會逃避檢測,或者在檢測報告上做手腳。這其中的貓膩包括且不限于套證(將真證書編號套用在假飾品上)、偽造機構和查詢系統、用PS技術修改報告數值、放寬標準包下證、不實測直接出報告等。
相關話題引發熱議后,藍鯨記者隨機挑選了數家首飾網店,咨詢有無質檢證明。只有部分商家出示了珠寶首飾檢定證書和成分檢測報告,有客服解釋稱:檢測證書是廠家存檔的,無法直接出示,但支持顧客購買后復檢。
在電商平臺上以"檢測""檢測證書"等關鍵詞搜索后,藍鯨記者發現了一方更廣闊且隱秘的天地。
記者隨機挑選的其中三家檢測機構均表示可以不用寄樣本實測,1-3天直出報告。報告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通過 "國家認證認可監管委" 官網長期查詢真偽,保證真實有效、編號唯一,價格普遍在1000-3000元一份;另一類可在檢測機構的官網查詢,收費相對實惠,報價在400-800元之間。工作人員透露,直出報告按產品收費,同一份報告上可以按客戶要求"多寫幾個檢測項"。
除卻成本因素,能夠在報告上展現"想要的數據"或許才是這門隱秘生意存在的核心原因。
受訪業內人士總結稱,部分飾品中有害元素超標的情況頻頻發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成本驅動以外,針對這類產品的市場監管同樣存在盲區,企業違法成本較低。從近年變化來看,市場和平臺對于這方面的監管正在趨嚴。
回過頭來看,低價當然不是原罪,但消費者選擇商品的關鍵在于安全底線。除了重金屬元素超標,消費者挑選首飾時還需對"天然礦石""能量療愈" 類飾品保持警惕,留意兒童發飾上的小顆粒裝飾避免誤食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