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號入伏,8月18號出伏,30天三伏天帶著多重“buff”來了。今年入伏晚創60年紀錄,“母伏”加“晚伏”,黃河流域怕是要熱成“鐵板燒”。
氣象數據顯示,晚入伏易觸發“旱熱套餐”,華北平原近期40℃高溫常見。
“母伏”濕度大,70%的濕度讓體感溫度更高,出門就像裹著熱毛巾。
“秋包伏”得留意,立秋后末伏還發威,8月中旬還得防著高溫。
雖說伏天短了10天,但這高溫的威力可不能小覷。副高月底可能東退,北方或能蹭點雷陣雨降降溫。
南方朋友別指望,副高邊緣“燜蒸模式”至少持續到八月初。高溫天里,地里的莊稼可遭罪,得趕緊想想應對辦法。
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要注意及時灌溉,別讓旱情影響生長。菜園里的辣椒、茄子等怕冷作物,雖說不怕熱,但也得注意保墑。大棚種植的老鄉,趕緊檢查棚架是否牢固,別讓高溫高濕毀了作物。
出門干活的老鄉,千萬別“頭鐵”,防暑措施必須做到位。下午兩點前后別出門,那時候水泥地能超55℃,涼鞋底都能燙變形。硬防曬不是玄學,冰袖、草帽戴起來,紫外線強得能把胳膊曬蛻皮。
家里開空調別貪涼,26℃最合適,溫差超7℃易出健康問題。
冷飲別喝太多,單日超300ml冰飲,腸胃容易出毛病。西瓜別吃隔夜的,切開后放冰箱也不行,上周有地方就有人吃壞肚子。
咱們農民有看云識天氣的土辦法,現在也得結合天氣預報。比如看烏云翻滾、狂風大作,就得趕緊找地方躲,別戀著地里的活。不同地方應對不同,山區注意坡地作物防曬,平原做好灌溉規劃。
湖區濕度大,作物容易生病,得及時打藥防治。我個人認為,高溫天里別硬扛,身體是干活的本錢。要是發現有人中暑,趕緊移到陰涼處,喂點淡鹽水,嚴重的送醫院。
高溫補貼要是沒發,咱也得知道自己的權益,該爭取的別放棄。但眼下先把防暑和農活安排好,別讓高溫影響收成。
未來幾天就著手準備,該澆水的澆水,該防曬的防曬。家里的藿香正氣水備上,干活帶足溫水,比喝冷飲強多了。這30天三伏天雖說難熬,但只要準備充分,也能平安度過。
記住,老祖宗說“夏練三伏”,但咱得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最后提醒一句,關注天氣變化,及時調整農活安排,別誤了農時。
接下來該干啥心里有數了吧?
趕緊行動起來,別等高溫來了抓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