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出門就像進了蒸籠,稍微動一動就滿頭大汗。這時候,中暑可能悄悄找上門輕則頭暈乏力,重則昏迷休克。今天就來聊聊中暑那些事,教你如何預防、識別和應對。
認識中暑的表現
一、為什么會中暑?3類人要特別小心
- 老人和小孩:老人體溫調節能力弱,小孩代謝快,容易受高溫影響。
- 戶外工作者:建筑工人、快遞員等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出汗多又補水不及時。
- 慢性病患者:高血壓、心臟病、肥胖人群,身體調節能力較差,中暑后風險更高。
二、中暑分3個等級,癥狀不同處理也不同
1. 先兆中暑:身體發出“預警信號”
- 癥狀: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正常或略高(<38℃)。
- 處理:趕緊到陰涼處休息,解開衣領,喝些淡鹽水或清涼飲料(如綠豆湯),一般半小時內就能緩解。
2. 輕癥中暑:癥狀更明顯,體溫升高
- 癥狀:除了先兆中暑的表現,還會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體溫升到38℃以上,可能伴有惡心、嘔吐。
- 處理:迅速轉移到通風涼爽的地方,用濕毛巾擦身(重點擦額頭、腋下、大腿根)幫助降溫,繼續補充淡鹽水,休息1-2小時通常能恢復。
3. 重癥中暑:最危險,可能危及生命
- 癥狀:體溫飆升到40℃以上,不出汗(皮膚干燥灼熱),伴有昏迷、抽搐、血壓下降,甚至器官衰竭。這種情況叫“熱射病”,死亡率很高,必須立即送醫!
- 處理:別猶豫,馬上撥打120,同時快速降溫(用冰水擦身、扇風,或用冰袋敷腋下/腹股溝),直到救護車到來。
三、預防中暑,做好這5件事就夠了
1. 避開高溫時段出門
盡量別在10:00-16:00外出,這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非要出門的話,戴寬檐帽、太陽鏡,穿淺色透氣的長袖衣褲(別穿深色緊身衣,吸熱又不散熱)。
2. 補水別等渴了才喝
- 每天喝1.5-2升水,少量多次喝(每次100-200ml),別一口氣灌一大瓶。
- 出汗多的人,可以喝淡鹽水(一杯水加半瓶蓋鹽)或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 少喝含糖飲料、冰飲(冰飲會刺激腸胃,影響散熱)。
3. 保持環境涼爽
- 室內開空調時,溫度別太低(26-28℃為宜),定時開窗通風;沒空調的話,用風扇+灑水降溫。
- 戶外工作每隔1小時到陰涼處歇10分鐘,別硬扛。
4. 飲食清淡,別吃太撐
- 多吃含水量高的食物,比如西瓜、黃瓜、綠豆湯,既能補水又能降溫。
- 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避免加重腸胃負擔(消化食物會產熱,讓身體更累)。
5. 隨身攜帶“防暑神器”
- 小風扇、清涼油(涂在太陽穴提神)、濕毛巾(擦臉擦脖子降溫)。
- 老人、戶外工作者可以備點藿香正氣水(口服液),但別當飲料喝,遵說明書用。
夏季防暑攻略
切記!
夏天的熱,是對身體的考驗,但只要做好防護,就能安穩度夏。把這些知識轉發給家人朋友,尤其是戶外工作的TA,讓大家遠離中暑困擾。
來源:商丘市梁園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