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就到 7 月 20 日頭伏了,一年中最熱、最濕的日子要來了 —— 高溫天稍動就冒汗,空調房待久了關節疼,吃點冰的還拉肚子……
別慌!中醫常說 “夏養三伏,冬病夏治”,抓住入伏前的準備期,做好這 4 件事,整個伏天能少受一半罪,還能悄悄養出好體質~
飲食:多喝 “消暑粥”,少碰 “隱形寒”
伏天最怕 “暑濕纏身”,飲食牢記 “多酸多甘、補氣去火”:
早餐換成 薏米赤小豆粥、荷葉綠豆粥,既能補水又能祛濕,老人小孩、脾胃弱的人喝著最舒服;
多吃苦瓜、西紅柿這些 “去火菜”
辛辣油膩和冰飲要忌口 —— 冰奶茶、冰西瓜看著解暑,實則會把濕氣 “鎖” 在體內,越吃越沒胃口。
記住:渴了才喝水就晚了!白天時不時抿兩口溫水,每次 100ml 左右,別等口干舌燥再猛灌。
運動:選對時間和強度,出汗不 “耗氣”
三伏天運動,講究 “不暴曬、不過量”:
清晨或傍晚去公園散散步、做做操,每次別超 1 小時,微微出汗就好,別追求 “大汗淋漓”;
運動后千萬別狂灌冰水!喝常溫淡鹽水,小口慢咽,不然可能加重心臟負擔,甚至誘發不適;
進出空調房記得添件薄外套,汗濕的衣服及時換,別讓風一吹就感冒。
情緒:當心 “情緒中暑”,學會 “靜心訣”
天熱易煩躁?這可不是小事 —— 中醫說 “怒傷肝,暑耗氣”,情緒激動可能讓心率紊亂、血壓升高。
中午抽 15 分鐘打個盹,或者閉眼靜坐一會兒,默念 “心靜自然涼”,比猛吹空調管用;
煩躁時揉揉 勞宮穴(掌心)和內關穴(手腕內側),按到微微發酸,心能瞬間靜下來。
起居:睡好 “子午覺”,泡腳加 “祛濕料”
伏天晝長夜短,別熬到半夜刷手機!晚上 11 點前睡,中午 11 點到 1 點間瞇一會兒,這是 “養陽氣” 的關鍵。
失眠的人試試 “呵” 字功:站著屈膝、含胸收腹,用鼻吸氣、口呼氣時輕輕念 “呵”,練 5 分鐘能幫身體放松;
睡前用 40℃熱水泡泡腳,加 20 克威靈仙、15 克蒼術,能健脾祛濕,泡到腳微熱就行,別出大汗。
? 額外提醒:空調房里藏著 “健康雷”
開空調別貪涼,室內外溫差控制在 8-10℃,肩膀、膝蓋蓋條薄毯,避免冷風直吹。
要是不小心吹得關節疼,喝點 姜棗茶 救急 ——3 片姜、3 顆棗煮 10 分鐘,加勺紅糖,暖暖地喝下去,寒氣能散一半。
再過幾天就入伏了,現在做好準備,整個夏天都能過得清爽又舒服。把這份攻略轉給家人,一起安穩過三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