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深秋,蔣介石的官邸內(nèi)彌漫著濃郁的墨香,那氣味仿佛有生命般在空氣中游走,不時撩撥著訪客的鼻尖。這位手握百萬雄兵的統(tǒng)帥,近來竟對書法藝術(shù)著了魔,整日伏案揮毫,如癡如醉。說來也怪,這位戎馬半生的將軍,幼時僅在私塾讀過幾日圣賢書,此后便投身軍旅,與筆墨紙硯漸行漸遠。如今年過半百,卻突然萌發(fā)了重拾翰墨的雅興。恰逢當代書法泰斗于右任在側(cè),蔣介石當即差人備轎相邀,欲求這位筆墨大家指點迷津。
眾所周知,于右任先生不僅是國民政府時期叱咤風云的政壇元老,更是近代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一座巍峨豐碑。這位兼具政治家與藝術(shù)家雙重身份的傳奇人物,其書法造詣堪稱登峰造極,筆走龍蛇間盡顯大家風范。當蔣介石以切磋書法之名發(fā)出邀約時,年過花甲的于右任正深居簡出,整日與筆墨為伴。接到這份燙金請柬,老人撫摸著銀須陷入沉思:"為委員長指點書法?輕描淡寫恐難奏效,直言不諱又恐..."突然,他眼中精光一閃,恍若看透這紙墨背后的政治棋局——這分明是一場以文房四寶為帷幕的試探!思及此,老先生從容整了整衣冠,將計就計地應下了這場特殊的"翰墨之約"。
步入蔣氏府邸的書房,墨香氤氳中,雪白的宣紙早已鋪陳如新雪,筆架上幾支狼毫整齊列隊,仿佛隨時待命的士兵。蔣介石見來客至,立即起身相迎,雙手緊握間寒暄道:"于公別來無恙?近日習得幾幅拙字,還望先生不吝賜教。"于右任何等人物,聞言立即含笑拱手:"委座折煞老朽了,正該是右任向您討教才是。"言談間,蔣介石取出幾幅得意之作徐徐展開。于右任凝神細觀,目光如鑒,卻只微微頷首,將滿腹品評化作一室靜默。
然后,老蔣提起筆來,寫了一幅字——天下為公!
讓于右任評價,沒想到,于右任的評論,一下子惹禍了!
于右任看了一眼,想了想說:委員長,您的字,寫的一腳深一腳淺!
這話一出口,屋里頓時靜得鴉雀無聲...
身邊的幾個衛(wèi)士,嚇得臉色一變。旁邊的秘書,臉也白了,趕緊打圓場:“于老是說這字,靈活多變。”
老蔣雖然還是笑著,但是能看出來,比哭都難看,皮笑肉不笑。
這時候,于右任才說:委員長的字,長短錯落,忽高忽低。這是您這么多年戎馬生涯,一個軍人的謀略,就像一個士兵打仗的狀態(tài)。
這樣說,秘書才松了一口氣。不過,經(jīng)過這件事,老蔣知道,于右任對他有意見,從此便不喜歡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