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記趣 || 75分鐘的快樂哲學
我是個普通上班族,每天8小時,坐多動少。某天照鏡子時突然發現,自己的腰圍已經悄悄突破了“安全區”,而腹肌?早就不知道被歲月藏到哪去了。于是,我決定跑步。
說干就干,第二天早上五點半,我就套上運動服、戴上耳機,雄赳赳地沖出了家門。結果剛跑了一百米,我就開始喘得像臺老式拖拉機;三百米后,感覺自己像是在參加“極限挑戰”真人秀;五百米時,我甚至懷疑人生是否值得繼續下去。
但奇怪的是,第二天我還真又出門跑了,這次是走了兩步、跑了三步,如此循環往復,竟然也湊夠了十來分鐘。根據《美國身體活動指南》,這叫“有效運動”。雖然我沒跑多遠,也沒跑多久,但我心里踏實了:今天,我為健康負責了。
漸漸地,我發現跑步其實是一種很有趣的修行。它不像健身房那樣壓抑,也不像游泳那樣濕身,更不像跳繩那樣吵鄰居。它只需要一雙鞋、一條路,和一顆愿意堅持的心。當然,還有那75分鐘的基本任務。
為了完成每周至少75分鐘的大強度運動,我開始安排時間。有時早晨跑20分鐘,中午繞著辦公樓溜達一圈當快走,偷偷算成中等強度,晚上再慢跑15分鐘,加起來一統計,嘿,達標了!這種成就感不亞于打游戲通關。
有一次我突發奇想,想一口氣跑夠75分鐘。結果前30分鐘還好,后45分鐘簡直是“靈魂拷問”。腿像灌了水泥,呼吸像破風箱,耳朵里聽歌都變成了催命符。跑到第60分鐘的時候,我坐在路邊的長椅上,一邊喘氣一邊自問:“我這是為了健康,還是在懲罰自己?”
后來我學會了分散作戰。把75分鐘拆成三次,每次25分鐘,輕松愉快。就像吃飯一樣,一頓吃太多會撐,分幾口吃才舒服。而且,每天跑一點,還能保持一種“我正在變健康”的心理滿足感。
最搞笑的一次是在長沙理工大運動場里跑步,遇到隔壁小區的胖子遛狗。那只金毛犬見我飛奔而來,以為我要搶它的地盤,居然追著我狂奔。我嚇得撒腿就跑,速度瞬間飆到平時的兩倍。事后我感慨,原來人在恐懼面前,潛力是無限的。那天我不僅超額完成了運動量,還收獲了一段驚險刺激的“人狗追逐戰”。
跑步這件事兒,真的不需要太糾結距離和速度。有人追求“日行一萬步”,有人非得跑半馬才覺得過癮。可按照科學建議,只要每周累計75分鐘的大強度跑步,就已經足夠維持健康了。要是能再多跑點,比如150分鐘或更多,那就更好了。
當然啦,跑步也不能代替力量訓練。所以我偶爾也會舉舉水桶、搬搬箱子,假裝自己在練核心力量。畢竟,健康不是只靠雙腳跑出來的,還得靠全身動起來。
如今,我已經堅持跑步11年多了。體重減近20斤,精神狀態好了不少。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一種與生活對話的方式。每一次腳步落地,都是對懶惰的反擊;每一次大汗淋漓,都是對健康的承諾。
所以啊,別再說“跑不動”、“沒時間”了。只要你愿意,每天抽出20分鐘,就能開啟一段屬于你的跑步小宇宙。哪怕只是繞著小區轉圈,哪怕中途停下來喝水擦汗,哪怕被狗追……只要你動起來,就是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