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分享過過去一甲子上海常住人口的學歷數據。數據顯示,上海常住人口中,大專以上學歷已經超過三分之一。
這個比例算高嗎?所以我們有必要將其與其他主要城市進行對比。
如何定義哪些城市是主要城市呢?在此使用兩個指標,只要滿足其中之一即可:一省會(首府)城市;二2024年GDP達到5千億元。
另外,江蘇省的縣級市昆山和江陰的GDP也達到了5千億級別,但由于不是地級行政區,故不納入對比范圍。
按照這個分類方法,我們得到全國73座地級行政區的大專學歷人數比例數據,如下圖所示。為了讓數據在天梯圖表看起來更簡潔,我們按照0.5%四舍五入取值,比如33.9%取34%、15.4%取15%。
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時,北京所有常住人口中(包含6歲以下小孩),有42%的人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從數據看,大幅度領先于其他城市。
當然,大專以上學歷包括大專、本科、研究生三類。其中研究生又分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至于博士后,不屬于學歷分類里的標準,故不在統計范圍內。
南京在此項指標上以35.2%排名全國第二,上海33.872%排名第三(必須分出勝負),武漢33.867%排名第四(四舍五入的話,也可以理解為與上海并列第三)。
其余主要城市中,只有太原、呼和浩特和西安四城,達到了30%以上的水準。
杭州、鄭州、深圳和蘭州,距離30%的大關都不算遙遠,尤其是深圳,吸納了大量大學生,讓高學歷人口比重在短短幾年實現大幅度的提升。
其余能夠達到20%左右的城市,除了無錫、常州和鎮江外,均為計劃單列市或省會城市。
常州(網絡上的段子又稱其為吊州)是值得一提的,其高新技術產業吸引了相當多的高學歷人群,全市常住人口中,五分之一都是大專以上,哪怕跟主要城市相比,在學歷這塊也毫不遜色。
其余經濟規模不算小的城市,大專以上學歷的比重在15%左右,其中佛山、揚州、寧波和蕪湖超過15%,東莞、溫州、臺州、金華等低于15%。
還有一些城市連10%的標準都達不到,比如人口近千萬的臨沂、以白酒產業聞名的遵義和湖南第二大城市岳陽等。
當然,這是四年多前的數據,或許這些城市在2025年度,已經實現了常住人口大專以上學歷超過10%的標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從制造向服務的轉型以及信息化時代信息的大范圍傳播,以前高學歷能夠帶來的收入、見識等跨越階層的東西,都會變得越來越普通,直到泯然于眾人。
或許向上追求更高的學歷,是實現跨越階層更好的方法,這也是接受更高學歷人數大幅度上升的內在驅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