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新聞7月13日消息(通訊員 張偉晨 黃珍琦 劉逸飛 記者 劉涌潮 報道 謝子恒 攝影)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解決文旅資源深埋民間、特色產品難出大山的發展難題,武昌理工學院智創先鋒紅色“青騎兵”志愿服務隊于7月13日深入大樹埡村,聚焦文旅發展問卷調研與富民路徑規劃,開展入戶走訪調研活動,在鄉村的煙火氣息里探索新的發展道路。
志愿服務隊隊員開展實地走訪調研,團隊通過對村民進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提煉出村民對于大樹埡村文旅發展的訴求,具體如下:載客觀光車沒有固定停靠點,旅游旺季交通擁堵;銷售點零散,全村售賣點數量稀少,游客看完風景就直接返程,停留時間短,當地特產難以銷售;土家擺手舞、農耕技藝等文化元素深藏不露,鄉村環境與文化宣傳不足。
針對這些問題,團隊成員集思廣益,提出建設一條獨屬于大樹埡村的清江水街,以滿足游客和村民的需求:規劃出供承載游客的大巴停靠的區域,方便游客購買當地特色農產品,配套建設展銷長廊,統一搭建攤位,劃分“富硒水果區”“土家手作區”“美食體驗區”等,游客下車即可游覽農市、挑選特產;村民在展銷區售賣貨物的同時,在體驗區教游客制作神豆腐、包羊角粽,將“買賣交易”升級為“文化體驗”,同時借助水街的流量打通電商渠道,實現物產“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在水街入口設置土家文化墻,以彩繪重現插秧、擺手舞等場景,在水街中段建設“農耕記憶館”,陳列犁耙、風車等老農具,在末尾搭建“擺手舞小舞臺”,讓村民與游客共同跳起傳統舞蹈,培訓村民擔任講解員,將清江傳說、民間故事融入游覽路線,讓游客在帶走物產的同時,也帶走大樹埡村有故事的良好口碑。
調研結束后,記者采訪到智創先鋒紅色“青騎兵”志愿服務隊的副隊長顏驍胤,他表示:“此次調研讓我深刻體會到,清水街的建設必須充分結合當地優質產品和文化特色,發揮本土獨特的風景優勢,時刻把握政策導向,將當地優質產品和文化優勢轉為經濟優勢,讓清水街真正成為‘游客愿來、村民能富、文化能傳’的活態載體——讓大樹埡村里的優質農產品,順著這條街,走到更多人眼前!”(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