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楊國平)為發揚陽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民間藝術,近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拾遺”志愿服務隊赴陽新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探訪非遺傳承、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隊員們親手縫制布貼、探訪采茶戲傳承中心、與非遺傳承人圍坐交流,用青春視角觸摸非遺溫度,探尋非遺文化與鄉村振興的交融密碼,用青春腳步丈量文化傳承的厚度,用實際行動為古老技藝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針一線學布貼:指尖觸碰千年技藝
“繞線時要貼著布邊,針腳要均勻。”在實踐室里,非遺傳承人孔老師俯身指導拾遺隊員們縫制布貼,孔老師從制作布貼的準備工作開始講起,從固定圖案的“平整度”,到穿針引線的“均勻度”,再到金線繡邊的“美觀度”,布貼制作遠比想象復雜,要先把精剪的紋樣花布貼于黑底布,再用圖釘將黑布在木架上固定,最后以金線繡邊,看似簡單的步驟,實則處處藏著學問,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
拾遺隊員布貼制作成果展示
經過幾個小時的打磨,一幅幅帶著針腳溫度的作品誕生,活動尾聲,學員們捧著作品合影?!标爢T唐希貝摸著自己縫的布貼,“只有親自參與,才懂這手藝里藏著多少耐心,更懂為啥要守住它?!彼硎敬舜螌嵺`活動,不僅讓她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在針與布的碰撞中,非遺不再遙遠,而是化作可觸可感的文化傳承。
一唱一和聽采茶:鄉音里藏著生活的熱乎氣
陽新采茶戲傳承中心,是國家級非遺“陽新采茶戲”唯一保護單位。該中心通過“戲曲進校園”覆蓋全縣中小學,5年演出260余場,并與高校合作編寫教材、培養專業演員,通過茶園實景演出、非遺研學等文旅融合模式,采茶戲以科技賦能與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演員排練
“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雙雙進茶園……”剛走進陽新縣采茶戲傳承中心的排練廳,清亮的唱腔就撞進隊員們的耳朵?!爱斍?,陽新采茶戲在傳統根脈與現代創新的交織中,正成為鄂東南地區文化自信的鮮活注腳,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币幻輪T說道。
一問一答話傳承:青春視角碰出“新點子”
經過在陽新文化館的沉浸式學習后,服務隊與陽新布貼相關負責人于會議室舉行總結交流會。交流會中,文化館書記指出,“拾遺”志愿服務隊的實踐行動,正是年輕一代對文化自信的生動詮釋,她對隊員們在此次活動中的表現給予充分肯定,相信隊員們的親身實踐,將帶動更多同齡人參與非遺保護,讓陽新布貼在青春力量的護航下,古老的藝術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拾遺隊員提出建議
隨后的分享環節中,隊員們踴躍暢談心得。有隊員認為,制作布貼是一次新奇的嘗試,更是一次修身養性的體驗。同時大家集思廣益,形成多項建議,有隊員從設計視角出發,提出布貼圖案可嘗試融入現代審美元素,如將卡通形象與傳統紋樣結合,或許能讓年輕群體更易接受。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拾遺”隊員們成為非遺傳承的參與者,更成為文化創新的思考者。隊員們表示:“非遺的傳承不應是被動守護,更需要年輕一代用創新思維為其注入新動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青春賦能,助力傳承,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到陽新獨特的非遺魅力。
來源: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拾遺”志愿服務隊 楊國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