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隨著人民日報、新華社、河南日報等央媒、省媒接連報道,信陽18歲學子梁詩祎和19歲殘疾人運動員陳虎成了全國青年的“頂流”。前者以660分的優異成績高居全國第14批女飛行學員榜首,后者則在7月初代表河南在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自行車項目中取得一金一銀的好成績。
人民日報
新華社
央廣軍事
河南日報
榜首、冠軍,
“第一”緣何頻頻花落信陽?
成功之路雖各有不同,
但梳理梁詩祎與陳虎的成長軌跡,
革命老區信陽賦予的深厚滋養清晰可見,
答案亦蘊藏其中。
紅色底蘊育精神
大別山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
深深浸潤著這片土地上的青年。
梁詩祎
梁詩祎從小懷揣從軍報國夢,在羅山高中就讀時,被電視劇《逐夢藍天》中三代航空人的精神所感染,于是,她樹立了當飛行員的理想,堅定了守衛祖國藍天的決心。
陳虎
首次參加全國比賽,陳虎就在男子C2級場地1公里計時賽中奪冠,為河南殘疾人自行車隊贏得“首金”。由于腦癱影響平衡力,每天6到8小時的訓練,他沒少摔倒。要像英雄一樣去戰斗,陳虎說,身上大大小小的傷疤,就是前進路上的勛章。
祖國、藍天、英雄、戰斗……
這方水土滋養的浩然之氣與堅定信仰,
早已融入老區青年的血脈。
家風無聲潤理想
家庭是孕育夢想最溫暖的搖籃。
陳虎(中)榮獲金牌
幼時因疾病留下的后遺癥讓陳虎在行動方面遠遠落后于同齡人。經多方奔走治療,陳虎病情逐漸好轉,具備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的悉心呵護讓陳虎發現熱愛、追逐熱愛。陳虎母親說,孩子沒別的愛好,就喜歡騎自行車,從三四歲到成為運動員,他騎壞了十來輛自行車。
戰機模型讓梁詩祎眼中放光
在媒體采訪中,說起女兒梁詩祎,梁父滿臉笑容、父愛洋溢:“好消息出來后,我心里跟吃了蜜一樣高興。”高三期間,梁詩祎學習成績一度下滑,心理壓力很大。她說,是媽媽的溫暖陪伴,讓她度過了難熬的關卡。家,是永恒港灣。
優良家風,如春風化雨,
潤澤心靈,堅定理想。
成長沃土助翱翔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梁詩祎與陳虎的成功,
也得益于信陽識才育才的慧眼與沃土。
梁詩祎
梁詩祎坦言,高三期間,面對學習任務和體能訓練的雙重壓力,自己狀態起起伏伏,是老師的鼓勵和市縣招飛小組的選苗、育苗、保苗行動,讓她重拾信心,一路堅持下來,最終登頂全國榜首。
陳虎
陳虎的經歷更具傳奇色彩:2024年,陳虎在羅山縣殘聯的推薦下赴鄭州參加殘疾人電子商務職業技能培訓。培訓期間,陳虎騎自行車外出取快遞,被教練偶然發現運動天賦。于是,羅山縣殘聯立即與陳虎父母溝通,就這樣,陳虎走上了殘疾人自行車運動員道路,憑借天生熱愛和刻苦訓練,在全國賽場摘金奪銀。
榜首與冠軍,成就了佳話。
然而,
“第一”并非偶然的表象,
其背后,
是信陽新時代青年在紅色基因、
優良家風和成長沃土的共同滋養下,
以拼搏為內核、追求卓越的
必然精神寫照。
這份精神,
正是老區信陽
英才源源涌現的獨家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