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韓淑紅)在河北科技學院實訓基地,劉毅偉專注地調試著精密數控機床的細參數,汗珠微滑過他年輕卻堅毅的臉龐。他調試完成的復雜零件,正被送往國家重點裝備項目中。劉毅偉是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2020屆畢業生,如今已是省級技術能手。這位從校園實訓車間走出的青年工匠,正在用精湛技術為“中國制造”添磚加瓦。
劉毅偉的成長軌跡,是河北科技學院“精準嚴好”校訓的生動注腳。在數控技術實訓中心,他度過了無數個與機器相伴的日夜,雙手常沾滿油污,卻始終耐心鉆研。畢業設計答辯時,面對評委對零件精度控制的嚴苛追問,他自信從容地拿出實測數據與解決方案,那份源于實踐磨礪的篤定,讓在場老師欣慰不已。
圖:機電工程學院實訓室
河北科技學院深知,技能之根深扎于實踐沃土。學校構建了階梯式實踐教學體系——從基礎認知實驗到綜合項目實訓,再到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層層遞進。在數控技術實訓中心、智能建造創新基地、數字媒體工坊等實訓基地,學生們的專業技能在真實任務情境中得以淬煉。學校更與30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課堂,使學生的每一次操作、每一次調試,都直指未來職業場景的核心需求。
劉毅偉并非孤例。在廣闊的基層一線,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馮剛的名字被刻在了承德鄉村振興的藍圖上。他畢業后主動請纓到偏遠鄉鎮,將所學專業知識融入鄉村建設實踐。面對當地復雜的地質條件,他大膽優化傳統施工方案,使一條“卡脖子”的鄉村道路提前貫通。鄉親們親切稱她為“咱們的馮工”,他以扎實學識與泥土情懷,讓青春在田野上綻放出別樣光彩。
馮剛的故事映射出河北科技學院“辦學育人,立德樹人”的學校使命。學校將社會責任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引導學生既精研技術,更心懷家國。馮剛在畢業前曾參與學校組織的鄉村建設調研項目,那些崎嶇難行的山路和鄉親們期盼的眼神,早已在他心中埋下奉獻的種子。當他帶著優化過的施工方案回到鄉村,那些在課堂上反復演算的數據、在實驗室里驗證過的材料性能,最終都化為一條條通向幸福生活的坦途。
圖:土木工程實訓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計算機學院2021屆畢業生陳明浩敏銳捕捉到AI醫療影像識別的巨大需求。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在校園孵化基地里開啟了創業征程。面對技術瓶頸,他們反復實驗,甚至通宵達旦優化算法模型。如今,陳明浩團隊研發的智能診斷輔助系統已成功應用于多家基層醫院,以科技之力讓優質醫療資源普惠更多百姓。
陳明浩的創業之路,得益于學校“專業+雙創”融合培育的豐厚土壤。河北科技學院打造了覆蓋全鏈條的雙創教育生態:從激發創新意識的理論課程,到項目打磨的導師輔導;從提供設備支持的創客空間,到對接市場資源的孵化平臺。陳明浩團隊正是在學校組織的創業大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啟動資金和寶貴的行業指導,使實驗室的智慧火花最終照亮了現實需求。
圖:計算機學院實訓室
這些優秀畢業生的共同特質,正是河北科技學院育人成果的集中體現——他們身上閃耀著“工匠精神”的執著專注、精益求精;踐行著“知行合一”的實踐品格;更內化著“務實創新”的價值追求。這種精神血脈的賡續,源自學校“植華夏之根,鑄民族之魂,育經世之才,辦百年之學”的辦學宗旨歷史積淀。多年來,學校堅持“學生信賴,家長放心,社會認可,政府滿意”的辦學理念,將價值引領如鹽入水般融入專業教育全程。當劉毅偉在機床上雕琢毫厘精度,當馮剛用圖紙丈量鄉村未來,當陳明浩用代碼拓寬生命通道,他們無不印證著:以匠心澆灌青春,終將收獲服務社會的豐碩果實。
當人工智能加速迭代,深刻重塑職業版圖,河北科技學院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其價值愈發彰顯。劉毅偉、馮剛、陳明浩們的故事,不僅是個體的奮斗詩篇,更是這所應用型大學回應時代命題的響亮答案——在技能報國的廣闊天地中,他們正以扎實本領和深沉情懷,標注著新一代技術人才的應有高度。
圖:學校數智化企業經營沙盤設計團隊
一批批學子走出河北科技學院大門,成為技術骨干、行業精英、創業先鋒……他們身上鐫刻著“精思至誠”的鮮明烙印。當無數個劉毅偉、馮剛、陳明浩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河北科技學院立德樹人的初心,便在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壯闊畫卷中獲得了最生動的詮釋。
圖:河北科技學院南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