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同心圓”社會實踐團走進墊江縣長龍鎮與白家鎮,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觀摩體驗等方式,近距離觀察鄉村在產業、科技、人才、文化等維度的振興實踐,用青春視角記錄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
實踐團成員體驗花椒采摘。實踐團供圖
在長龍鎮長久村,曾經的土地零散撂荒、勞動力外流難題,正被一步步破解。
“2020年后,我們通過土地整治、集約化回收,把零散的‘碎田’變成了連片的高效‘熟地’?!遍L龍鎮長久村黨支部書記劉本晏書記介紹,如今的長久村,不僅實現機收機播機械化農業,更著力打造特色品牌,讓“墊江晚柚”成為村莊的“新名片”。
未來,長久村計劃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與生態環境,打造墊江縣“后花園”,并借助龍溪河產業示范帶核心區的優勢,發展農文旅項目,讓鄉村既美又富。
在長龍鎮墊江花椒基地?;刎撠熑擞嘟妿е爢T們走進田間地頭:“基地80%的工作人員是60歲以上的勞動者,高溫環境下,運輸曾是大難題。”
余健強指著正在作業的無人機說,通過與企業合作引入無人機搬運產品,不僅降低了人工風險,還大幅提升了效率??萍嫉馁x能,讓這片花椒地煥發出別樣的生機。
在白家鎮勞模園,七位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陳列其間,他們扎根鄉村的故事,串聯起白家鎮的發展歷程;在重慶市勞動模范黃正文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里,實踐團成員看到了“普通農民變致富帶頭人”的生動實踐。
通過科學養殖,黃正文不僅自己闖出了路,更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精神,在他的創業故事里愈發清晰。
實踐團成員還采訪了83歲的全國勞動模范岳龍芳,聆聽她用四十年光陰“將荒島變果園”的傳奇。如今,岳龍芳創立的“岳大媽”品牌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周邊5個村發展柑橘產業,白家鎮晚熟柑橘年產值超千萬元。
在白家鎮湖濱社區會議室,實踐團成員模擬了一場“江州函數文化公司與燕京公司的著作權糾紛”庭審。
座談會上,墊江縣白家鎮湖濱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劉興劍介紹了當地特色產業與振興成效,坦言希望與高校合作引入知識和資源”的期待。
從長龍鎮的科技賦能到白家鎮的精神引領、法治護航,“同心圓”社會實踐團的墊江之行,見證了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這些在土地上生長的實踐,既有科技的翅膀,也有精神的根基,更有法治的保障,共同繪就著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也激勵著青年學子以實干之力,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任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