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辦本科畢業的小姑娘,考上了雙一流大學的研究生,本以為人生從此開掛了,可沒想到5年后的她卻被打擊到了懷疑人生。
不是因為學業上的困頓,而是因為考公考編所帶來的挫折,在研究生畢業后,這名女同學積極報考了很多體制內的考試,從限制應屆生身份的到限制專業的,再到兩年后只能報考“三不限”的崗位。
可結果都是無一例外的落榜,常年的“千年老二”讓這名女孩失去了就業的勇氣,也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關注體制內考試的同學們不難發現,近年來,“三不限”的崗位報考熱度越來越高了,甚至發展到了離譜的程度。
只招聘1人,卻設立了167個考場,考生質疑:為了錢,臉都不要了
這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山東省的一個三支一扶崗位,要知道這個崗位甚至算不上體制內,頂多算是半只腳踏進了體制內而已,可即便如此,面對這個只招聘1人的崗位,還是吸引來了4955名考生報名。
4955:1的競爭比例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為了招聘這1個人,需要設立167個考場來組織考試,而隨著這種“成千上萬人競爭一個崗位”的現象越來越多,考生的心情也愈發煩躁甚至是憤怒。
有考生在網上痛斥這種招聘亂象,直言:“為了撈錢,臉都不要了”,言外之意是認為,招聘單位為了賺報名費而設置這些“三不限”的崗位,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不是這個崗位,而是為了撈錢。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這些“萬人崗”背后的邏輯遠比收取報名費復雜得多,很多同學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就淪為了犧牲品。
體制內備考大軍的成功和失敗,都不可謂不悲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實使得大多數考生注定失敗,而像這種“萬人崗”,更是殘酷,成千上萬人走一根鋼絲,最終上岸的就一個人,而掉下去的人連個響都聽不見。
催生出這些悲劇的,不僅僅是經濟下行的環境,更有畢業生對穩定工作極端的渴望,而“萬人崗”背后的邏輯,也恰恰是利用了畢業生對編制的渴望。
你是真的適合體制內工作,還是僅僅被編制的光環所吸引?
招聘單位每設置一個門檻較低的崗位,就可能有數百名甚至上千名年輕人進入“備考”狀態,這也成了就業統計中最好的“緩沖帶”。
站在考生的視角,自己是在為了前途命運而拼搏;站在父母的視角,看著孩子每天備考刷題,內心也充滿了希冀;而站在官方統計的角度,這些“萬人崗”的存在,讓成百上千萬的畢業生主動以備考的名義暫緩了就業,進而緩解了就業的巨大壓力。
事實的真相,或許比“撈錢”更加殘酷,但是選擇繼續沉淪在這樣虛假的表象之中,還是掙脫出來,避免他人上岸路上的犧牲品?選擇權還是在畢業生自己的手中。
想追求穩定沒有錯,但對“萬人崗”死磕,著實稱不上明智,與其用自己的前途去賭一個概率,不如好好想一想: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鐵飯碗究竟是通過刷題考出來的,還是靠真才實學打造出來的?
適應市場需求,掌握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就業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考公熱的泡沫終將破滅,當年輕人從這場集體幻覺中清醒過來,或許要用相當長的時間來彌補因盲目追逐編制而錯失的職業發展機會。
對于還在猶豫是否加入考編大軍的年輕人,不妨捫心自問:你是真的適合體制內工作,還是僅僅被編制的光環所吸引?你的興趣、特長和職業理想,是否與你所追求的崗位相符?
人生道路多元而寬廣,職業選擇應當基于自我認知和市場需求的理性判斷,而非盲目跟風。那些在167個考場外徘徊的年輕人,或許需要的不是又一份考試資料,而是勇氣去探索體制外的廣闊天地,發現自己的真正價值所在。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