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特朗普政府以 “國家安全” 和 “糧食安全” 為借口,計劃全面禁止中國及其他 “外國對手” 購買美國農田,同時考慮收回外國相關投資者已持有的土地,這一計劃是美國農業部《全國農業安全行動計劃》的核心內容之一。
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 (資料圖)
近年來,美國多州刮起 “限制華人置地” 之風,此次特朗普政府的計劃便是這一趨勢的延續與升級。美國農業部在包含七項內容的國家安全計劃中,除禁止 “外國對手” 購買美國農田外,還提出加強外國持有農田情況的公開披露、對虛假申報處以更嚴厲處罰等措施。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稱美國農業面臨諸多威脅,要對中國等外國對手進行反擊,并且表示政府正在研究針對 “敵對政權” 已購農地的 “收回” 機制。
美媒分析,該政策雖涵蓋俄羅斯、伊朗等國,但主要針對中國,給中國投資者持有的財產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23 年外國人共持有近 4500 萬英畝的農地和森林地,占美國全部農業用地的約 3.5%,其中加拿大人擁有最多,而中國僅持有超 27 萬英畝,占比極小,但自 2021 年以來下降了約 31%。然而,美國部分州早已對中國投資者采取限制行動,如 2023 年佛羅里達州禁止中國公民在關鍵基礎設施和軍事地點附近購買土地,蒙大拿州禁止向外國敵對國家出售軍事設施附近的土地。
特朗普(資料圖)
從表面來看,美國政府聲稱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糧食安全,但實際可能另有隱情。一方面,可能是出于政治考量,特朗普政府欲借此在對華關系中獲取更多籌碼,展現對華強硬姿態,以迎合選民心態,為政治利益服務。另一方面,或因對中國影響力擴展的擔憂,害怕中國在農業領域的投資影響其農業科研等優勢,進而采取限制措施。但諷刺的是,美國一些盟友如加拿大、荷蘭等國在美國擁有大量農田卻未遭類似針對,且美國企業在華投資賺得盆滿缽滿,卻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這種雙重標準盡顯。
對于美國這種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投資問題政治化的行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明確表示,這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有損外界對美國市場環境的信心,同時強調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多年來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為促進美國國內就業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這一政策計劃引發諸多爭議和關注。從經濟角度而言,若政策實施,可能導致中美在農業領域的投資合作受阻,影響雙方的經濟利益,也不利于全球經濟的正常發展。從國際關系層面來看,此舉動可能加劇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破壞雙方的互信基礎,給全球政治格局帶來一定影響。此外,這一事件也提醒各國,在國際投資合作中要充分考慮到地緣政治等因素帶來的風險,合理規劃投資布局,以降低因政策變動等帶來的不利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