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第一個合資車企是誰嗎?不是一汽大眾,而是北京吉普。早在1984年,北京吉普就成立了,比一汽大眾早了整整7年。它就是北汽集團和克萊斯勒的杰作。
它除了第一個合資車企,還是第一個跟華為達成深度合作的大型汽車國企,從極狐的HI模式、到享界的智選車模式,北汽都嘗試了,一直在探索、一路在挑戰。
為什么北汽總是敢于吃螃蟹?豪華行政電動轎車享界的造車工廠到底長什么樣?為什么豪華?
有同學說想去訪學看看。安排!
吳婷與張建勇
北汽集團董事長張建勇是在享界超級工廠給我們授的課,我給他的命題作文是《全球汽車工業變遷與智駕時代》。沒錯,不管你是再大的企業家,在嘉賓商學的課堂上,當老師那可是認真的。結合大家想學習的模塊主題,要很認真地了解是誰來學、想學什么,用心備課。
有個小插曲我必須提一嘴。我在主持這場學習的過程中,靈機一動,居然申請到了享界S9的史上最大折扣,骨折價,當場就有七八位同學下單買了十幾輛車。
我們嘉賓的企業家同學就是這樣,在高科技面前,新鮮事物面前,說剁手就剁手。
“大型訂購會”結束了,建勇董事長開始講課。他是圍繞智能時代北汽的轉型展開的,教室也跟這個主題高度契合,不在會議室不在禮堂,而是在工廠里。
北汽集團董事長張建勇在嘉賓派授課
張建勇:這個工廠是原來我們改造的一個工廠,沒有大規模的容納這么多人的教室,所以后來選擇了這里,但是后來發覺這個地方還反而營造出不同的一種氛圍,所以我們講更多的創新是來自于資源的稀缺和壓力。
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創新、突破,比如賽力斯All in問界,還有比亞迪的垂直整合模式,其實最開始都是迫于生計壓力。
張建勇:因為賽力斯作為東風小康工廠,東風小康原來是生產面包車的。那整個在轉型過程中,傳統車企和整個的原來小型的面包車在中國市場是處于迅速下降甚至斷崖式下降的階段,所以張興海同志就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問題,他不 All in 的話他也沒有別的辦法。
比亞迪在最早造車的時候是沒有供應商愿意給他供貨的,為什么?因為你的量小,這個成本就高,而且你經常會面臨著我車型的切換和過兩天我不干了,那整個固定投入零部件廠商就打水漂了,所以在那種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形成了大規模的自身全產業鏈的供應鏈。
于是他開始大膽跟華為聯手造車。其實地球人都知道,在華為智選車模式下,產品的定義、價值觀、品牌、營銷、都是華為決定的,北汽的身份,變成了一個投資商和工程的開發者。
建勇董事長現場也承認了,這種合作,就是會丟掉自己的靈魂的。
那為什么明知,還要呢?因為北汽早都“活通透了”。
張建勇:在整個汽車產業大的變革的時代,傳統主機廠是面臨著巨大的問題的,它的文化是機械制造的文化。你要不聽話,車間主任基本上一腳就把你踹趴那,這種文化深深地烙在大型的產業集團里邊。
但是我們現在智能化,包括電動化、預控制等等這些方面來講,實際上它是軟件定義汽車。軟件時代的開發理念、流程文化都跟你這個機械制造行業是不同的。
那這些差異怎么彌補?
就是開放、合作和嫁接,你只有讓人家把靈魂植入到你的身體里,然后對你的身體進行改變,逐步雙方混合,才形成你真正的最后的靈魂。
婷姐:“如果有一天北汽倒下了,建勇董事長您認為會是什么原因”?
張建勇:對于一個企業你倒不倒的話,核心在于你是不是保持一種開放創新的心態。
技術上你不創新,不引入新的模式的話,那你可能就被時代淘汰。
在快變時代,開放的確是最大的競爭力。開放的心態讓我們包容,開放的行動讓我們進化。
在同學們提交的作業里,他們寫下了這堂課的收獲。
同道共創管理咨詢董事長包捷說:當你的企業遇到困難和壓力的時候,不要浪費這次創新的機會。
太樾香藥總經理彭海燕說:大企業轉型需要頂層理念的變革,產品的背后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背后是人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改變人,才能改變企業和產品。
行價值之旅、獲破界之識、得莫逆之交,如果你也想走進中國最頂尖公司向創始人董事長學習,和各行業冠軍企業家成為同學,趕緊報名加入嘉賓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