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初中,語文課一直是我的‘心病’,成績拖后腿,自己和家人都發愁。誰能想到,高中遇到謝麗輝老師后,我不僅愛上了語文,如今更成為一名省級媒體的工作者。”近日,瀟湘晨報收到一條投稿,婁底市新化一中畢業生陳婷在回顧自己成長軌跡時,將關鍵的轉折點歸功于她的高中語文老師謝麗輝。在她眼中,正是謝老師21年如一日的講臺堅守,用專業、熱情、嚴謹與創新,點燃了她對語文的熱愛,重塑了她的學習態度和人生方向。
自2005年大學畢業后,謝麗輝老師便扎根于婁底市新化一中的講臺,至今已辛勤耕耘二十一載,其中連續在黃勇班任教超過十年。成為一名語文老師是她從小的志向,因此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并在大學期間潛心鉆研文學,錘煉語言運用與鑒賞能力。這份初心,伴隨她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
在謝麗輝看來,語文教學絕非簡單的知識傳授。她始終秉持著“語文是傳承文化的橋梁、培養思維的工具”這一理念,以滿腔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投入其中。她的課堂,總是經過精心設計,力求讓冰冷的文字變得生動,讓書本的故事充滿溫度,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深度思考。她關注著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長軌跡,以責任感為基石,耐心引導學生突破難點,在語言表達、閱讀理解、寫作能力等方面不斷進步。學生們在她的引領下,逐漸領略到語文的魅力:古詩詞的悠遠意境,現代文的澎湃情感,語言本身的美感與力量,都在她充滿熱情的講解中變得鮮活可感。她還會巧妙結合生活實際,引入現實案例或熱點話題,讓學生們真切體會到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升綜合素養。
嚴謹細致是謝麗輝老師教學態度的鮮明底色。這源于她的家庭熏陶——父親是一位要求“工作中不允許出現半點差錯”的電力工程師,哥哥姐姐也從事電力行業。這種“把每件小事都當做大事去完成”的家庭氛圍,潛移默化地塑造了她一絲不茍的工作習慣。她絕不允許自己以放松、無所謂的態度對待教學。備課數小時是常態,遇到疑問,她必定反復求證,向經驗豐富的同行請教,直至徹底弄清。一個多音字的正確發音,一個多義詞的精準釋義,都可能讓她查閱大量資料,只為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最準確的答案。她常引用“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古訓,在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力求精益求精。
面對信息化時代學生需求的多元化,謝麗輝深知創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她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改革,讓傳統課堂煥發新活力。在她的課堂上,互動與討論是主旋律。“說錯了不要緊,發現了就好”是她鼓勵學生參與的口頭禪,營造出輕松、積極、包容的交流氛圍。她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針對不同特點和學習需求制定個性化方案。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讓許多像陳婷一樣曾經對語文缺乏自信的學生,逐漸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和動力,實現了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求知的轉變,成績也隨之穩步提升。
謝麗輝老師深知教師的成長永無止境。她將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和教學競賽視為提升自我的重要階梯。無論是公開課、教學研討會還是專題講座,她都踴躍參加,主動承擔任務,如精心設計教案上公開課、認真撰寫教學反思等。她從不滿足于被動聽講,而是積極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與同行深入交流經驗。在她看來,“教師的成長不是靠等來的,是靠干出來的!”她把每一次比賽都當作實戰演練和自我突破的機會,在解決“時間緊張”、“溝通不暢”、“方案被否”等實際困難中積累寶貴經驗,錘煉教學技藝,實現快速提升。
課堂之外,謝麗輝老師用真誠、細膩且周到的關愛,溫暖著每一位學生的心。課堂上,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親切的微笑,傳遞著無聲的關懷;課后,一句溫暖的問候,如同和煦的春風,給予學生心靈上的慰藉,讓他們在困難或疲憊時感受到母親般的呵護。這份貼心的關愛,讓她成為學生們信賴的“領路人、知心人、守護人”,也悄然改變了學生對語文課的態度,從“討厭”變成了“喜歡”,甚至“渴望”。
廿一載春風化雨,謝麗輝老師以“專業+熱情+責任+創新+關愛”的合力,點亮了無數學生通往語文世界的心燈。在平凡的崗位上,她用堅守與智慧生動詮釋著“立德樹人”的深刻內涵,不僅傳授了知識,更塑造了品格,照亮了新化一中學子通往未來的道路。正如她的學生所言:“遇上謝老師,怎能不愛上語文?”
通訊員陳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