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社聯合打造,《青年文摘》雜志社鼎力支持的第十屆四川省中小學生作文大賽暨2025年“十大青少年作家”征集評選活動正在進行中。
作為一項公益性賽事,10年來,四川省中小學生作文大賽不僅提高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的閱讀寫作水平,還為巴蜀文學創新籌備了大量人才,培養了多名青少年作家,在業界樹立了權威標桿。
本屆作文大賽以“智啟山河?筆鑄未來”為主題,立足新時代青少年核心素養培育,圍繞科技與人文、生態與發展、文化傳承、青春成長、社會觀察、全球視野六大維度系統構建命題體系,旨在引導青少年以文字為舟,探索時代命題,弘揚主旋律,展現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正值作文大賽“火熱”進行,封面新聞聯合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推出《名師解析》欄目。本期特邀成都樹德中學方丹老師,為參賽選手們講解賽事主題,點評優秀范文,同時為更多學生帶來文學點撥。
嘉賓介紹:
方丹
方丹,成都市樹德中學寧夏校區語文備課組長。四川省科創優秀輔導員,四川省云教骨干教師,成都市優秀教師。
一起來看看她的分享
Q:寫好作文對中學生成長的意義是什么?
A:對于中學生成長而言,寫好作文可以深度鍛造學生的思維水平、精進學生的表達與溝通能力、深化學生的自我認知和情感發展,對學生心智、能力、人格的成長與完善意義重大。
Q:一篇優秀的作文應具備哪些核心特質?
A:(1)立意準確深刻;(2)內容充實具體;(3)情感真摯動人;(4)結構嚴謹清晰;(5)語言準確生動;(6)書寫規范整潔。
Q:在AI寫作興起的背景下,人類寫作者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如何引導學生守護“真實表達”?
A:在AI寫作興起的背景下,我認為人類寫作者的不可替代性在其思想的溫度感。人的靈魂情感、生命體驗、獨特的文化根植等,都是目前AI寫作無法復制和替代的。
引導學生守護“真實表達”是漫長艱難卻意義深遠的舉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創設引導學生向內探索、找到真實自我的平臺或情境,鼓勵生活真感知與真反思,破除虛假套路,成為真實表達的傳播人與示范者。
Q:您如何看待本次主題?
A:“智啟山河?筆鑄未來”這一大賽主題立意深遠,在立足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彰顯時代精神,回應時代需求,也在導示育人方向和深度寫作。學生發揮的空間也比較充足,縱深度強。
Q:作為一項公益性賽事,四川省中小學生作文大賽已連續舉辦10屆,您覺得作文大賽存在的價值是什么?
A:四川省中小學生作文大賽其存在的價值不限于比賽本體,而在于它連續10屆的舉辦過程中,一直承載著中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表達熱愛。在鍛煉能力、發掘素養、導示方向的同時,其公益性性質的堅守,更是國家文化工程和育人實踐的社會示范。
初賽優秀作文:
傳承非遺
劉思岑(6)領川外國語
在錦江河畔,蜀繡的絲線已穿越兩千多余年,從“女工之業,覆衣天下”的盛景,到如今入選非遺名錄,這門用絲線書寫的藝術,始終在匠人們手里延續著獨特的生命韻律。
蜀繡的精妙,藏在游走的每一寸肌理里。不同于蘇繡的細膩婉約,湘繡的濃黑重彩,蜀繡以“針腳整齊、線片光亮、緊密柔和”車擰到家為特色,獨創的暈針技法能讓花瓣呈現出自然暈染的漸變,松針針法可使繡出的樹葉如真葉般層次分明。在一幅《芙蓉鯉魚圖》中,繡娘用二十種繡法將鯉魚繡得晶瑩剔透,魚尾處細若游絲的金線,魚兒仿佛在綢緞上游動。 傳承的故事總在絲線起落間悄然生長。
成都蜀繡繡廠舊址里,國家級傳承人孟德芝的工作臺上,求遠鋪展著侍繡的素絹。她十二歲隨母學藝,如今已鬢染霜雪,卻依然堅持每天刺六小時,蜀繡的靈魂在針法,更在人心。她常對徒弟們說為復原失傳的“雙面異色繡”她帶領復原傳團隊查閱古籍、反復試驗。終于讓失傳三十年的技藝重現光彩。 當數字浪潮席卷而來,蜀繡也在尋找新的生命形態。
電商平臺上,蜀繡書簽,絲巾,手機殼等文創產品成為年輕人的新寵,短視頻平臺上,繡娘直播穿針引線的過程,千萬網友隔著屏幕驚嘆于”一根絲線劈成十六縷”的絕枝;博物館里,3D投影技術將蜀繡的針法拆解展示,讓觀眾得以窺見千年技藝的密碼。這些改變,讓蜀繡不再是來之高閣的藝術品,而是化作了觸手可及的生活美學。
從瀕臨失傳的危機到重煥生機的繁榮,蜀繡的傳承故事是無數非遺文化的縮影,那些穿梭在素緞上的絲線,既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紐帶,更是中華兒女守護文化根脈的圖騰,當越來越多雙手接過銀針 非遺的火種永不熄滅,在新時代的土壤里,綻放絢麗的光彩。
名師點評:
整體來說,這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選材立意方面,文章選擇以“蜀繡”作為文化傳承的切口,化大為小,抽遠為近,親切生活,既顯山河地域特色,又擁歷史文化意蘊。
文章開篇從“女工盛景”寫到“入選非遺”,在時間長河的流淌中指出蜀繡生命韻律的延續。回應標題又帶出主體,入文迅捷又不失美感。
接著僅承開篇,對蜀繡的精妙技藝進行了細致的描繪。與蘇繡、湘繡的對比,暈針、松針技法介紹時比喻手法的加持,《芙蓉鯉魚圖》的舉例說明……手法多元,描摹細膩,生動形象。
然后由物及人,引出國家級傳承人孟德芝的傳承故事,典型且真實。“絲線起落間悄然生長”“鬢染霜雪”“蜀繡的靈魂針法,更在人心”等語句,用詞專精且飽含深情,流露出對匠人精神的敬重與仰慕。
再從過去來到當下,由傳承談及創新。文章細數“書簽、絲巾、手機殼”“短視頻直播”“3D投影”等在數字社會中蜀繡的創新形式,生動有據地展現了傳統蜀繡與現代生活的融合與生命力。
文章最后在概述蜀繡跌宕歷程的同時,由蜀繡的傳承故事延廣至無數的非遺文化縮影,由點及面、升華有力,將蜀繡視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紐帶”“守護文化根脈的圖騰”,語言富有感染力和號召力。
本文選材恰切,細節描寫突出,視野開闊,情感真摯。若能在漢字書寫的精準度、句段之間的切分銜接度、標點使用的規范度、標題精美錘煉度等方面再做些精進,文章層次就能更見清晰進階,文章理解就能更增流暢自然。
點擊下方鏈接即可參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