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2歲不識字的老人,兩年被扣了近9000元話費,電信公司卻只承認誤扣2600元。這件事發生在廣東江門,聽起來像是個荒誕的都市傳說,可它偏偏是真的。
老人的女兒李女士發現,母親的手機賬單里塞滿了各種莫名其妙的收費項目——“天翼看家”“親子會員”“攝像頭分期費”,甚至還有“廣東IPTV基本月使用費”。問題是,老人用的是一部老舊功能機,既不看電視,也不用智能家居,這些服務壓根沒用過。更離譜的是,營業廳拒絕提供詳細扣費記錄,李女士只能自己去銀行拉流水。
電信行業這種“套餐叢林”的操作,早就是公開的秘密。年輕人尚且會被眼花繚亂的資費繞暈,何況是不識字的老人?營業員推銷時,往往避重就輕,用“免費體驗”“限時優惠”的話術誘導用戶簽字,等消費者發現不對勁,錢早就扣了一年半載。這次事件里,電信公司輕描淡寫地退回部分費用,剩下的6000多塊卻裝聾作啞,擺明了是“宰到一個算一個”。
類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去年就有媒體報道,某地七旬老人被開通了5個流量包,每月白交上百元;更早之前,還有用戶發現自己“被訂閱”了根本用不上的彩鈴和游戲會員。電信公司總能把責任推給“系統錯誤”或“溝通誤會”,可為什么“誤會”總是讓消費者多掏錢?
李女士的遭遇讓人想起那句老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老人不識字,連賬單都看不懂,維權更是難上加難。電信公司敢這么肆無忌憚,無非是吃準了老年人不懂維權、年輕人嫌麻煩的心理。這次要不是銀行工作人員提醒,這筆冤枉錢恐怕還會一直扣下去。
事情曝光后,江門電信表示會“梳理扣費情況”,可消費者早就不信這套說辭了。過去多少類似事件,最后都是草草退錢了事,既沒人被追責,也沒見整改。如果每次犯錯只需退錢就能過關,那所謂的“監管”豈不是成了擺設?
電信行業的亂收費就像韭菜,割了一茬又長一茬。這次是江門的老人,下次會輪到誰?
2600元退了,剩下的6000多呢?難道真要等媒體曝光,電信公司才肯把吞下去的錢吐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