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補不如食補”,這話最近我算徹底信了。同事淋了場雨,又對著空調吹了一下午,頭疼得直皺眉,原定的旅行計劃都要泡湯。我趕緊帶了 20 個干桂圓去她家,殼、肉、核一起煮了碗茶,她喝完睡了一覺,第二天說 “頭不沉了,能出發了”。這看似普通的 “土辦法”,藏著老輩人 “一物多用” 的智慧 —— 好多人只吃桂圓肉,卻不知道殼和核才是 “解膩神器”。今天就把這桂圓茶的門道說清楚,不管是夏天貪涼頭疼,還是經期腦袋發沉,看完你也能煮出這碗帶著甜香的 “舒坦茶”,喝著暖心還管用。
先分清:桂圓不是龍眼!曬干的才是 “煮湯料”
好多人把新鮮龍眼和干桂圓混為一談,其實差別大了:新鮮的叫龍眼,水分多、甜味淡,適合當水果吃;曬干后的才是桂圓,水分蒸發后,糖分和營養更集中,殼硬肉厚,煮茶、燉湯都合適。就像葡萄和葡萄干,用法完全不同。我媽以前用新鮮龍眼煮水,老公說 “像喝糖水”;換干桂圓后,煮出來的茶帶著點焦糖香,不齁甜,喝完嗓子潤潤的,女兒說 “比奶茶解渴”。買桂圓時挑外殼黃褐色、捏著緊實的,黑褐色或軟塌塌的是陳貨,香味差遠了。
選材:別扔殼和核!這三樣一起煮,才是方子的 “魂”
(1)桂圓殼:像 “小盾牌”,幫著擋擋 “涼風”
剝桂圓時,硬殼千萬別扔!殼是 “外衣”,帶著點天然的溫性,煮水時能中和桂圓肉的甜膩,還帶著點草木香。陳允斌老師說:“殼的性子比肉溫和,夏天吹空調多了,用它煮水再合適不過。” 我試過只煮桂圓肉,喝著黏嗓子;加了殼后,茶味清爽,像喝帶點甜的涼茶,頭疼時喝兩口,感覺腦袋都輕快了。
(2)桂圓核:別嫌硬!煮出的茶帶點 “回甘”
桂圓核看著硬邦邦,其實是 “寶藏”—— 砸開后里面是褐色的仁,煮水時能釋放出淡淡的澀味,中和甜味,讓茶喝著不膩。我媽以前總把核當垃圾丟,后來試著一起煮,說 “這茶喝完嘴里不發黏,回口還有點甜”。不用砸核,整顆煮就行,煮久了核里的味道會慢慢滲出來,茶的層次更豐富。
(3)桂圓肉:甜而不燥,煮出的茶像 “溫和的蜜”
桂圓肉是整道茶的 “甜味擔當”,但比白糖溫潤,煮久了也不發齁。選肉厚、顏色黃亮的桂圓肉,干癟發黑的是放久了的,煮出來會帶點苦味。
做法:別直接煮!用面粉洗殼,茶不澀還干凈
(1)食材(1 人份):
干桂圓 20 個(約 50 克,抓一把剛好)、面粉 1 小勺、清水 500 毫升(普通玻璃杯 1 杯)
(2)步驟:
1.桂圓放盆里,加 1 小勺面粉和沒過桂圓的清水,用手搓洗 1 分鐘(面粉能粘掉殼上的灰塵和雜質,比用清水洗干凈),然后用清水沖 3 遍,瀝干水分;
2.每個都剝開,殼、核、肉都留著備用;
3.鍋里放適量水,加一顆冰塊,放入殼、肉、核,小火煮30分鐘。
煮好的茶帶著淡淡的焦糖香,喝一口先是桂圓肉的甜,咽下去能嘗到殼和核的清苦,混在一起特別爽口。我第一次煮完,同事連喝 3 杯,說 “頭不暈了,身子也暖和了”。
啥時候喝最管用?這 3 個場景,比喝藥舒坦
(1)夏天吹空調后:頭疼、脖子發緊,喝一杯緩過來
從 38 度的室外沖進 20 度的空調房,冷熱一激,頭疼得像被裹住。這時候煮碗桂圓茶,趁熱喝下去,身子慢慢發暖,頭疼會減輕不少。我上周逛街回來頭疼,喝了半杯就覺得腦袋 “松開了”,比吃止疼片踏實。
(2)女生經期:腦袋發沉、身子乏,喝著比紅糖水溫和
經期總覺得腦袋昏沉沉的,喝紅糖水太膩,喝桂圓茶剛好 —— 甜得清淡,還帶著點溫性,喝完肚子暖暖的,身子不發沉。我閨蜜以前經期總請假,現在每周煮兩次,說 “能正常上班了,頭不暈腳不軟”。
(3)老人晨練后:吹了涼風嗓子干,喝著潤喉不刺激
老人晨練早,早上風涼,回來總覺得嗓子干。煮碗桂圓茶放溫了喝,不像涼茶那么寒,也不像熱茶那么燙,潤潤的剛好。我爸現在每天晨練回來都要喝一杯,說 “比喝白開水有味道,還不咳嗽”。
這桂圓茶,不用復雜調料,不用特殊工具,一把桂圓、一口鍋就能煮,卻藏著 “物盡其用” 的老智慧 —— 殼、肉、核各有各的用處,合在一起就是一碗舒坦茶。它不是啥 “神藥”,但在夏天吹多了空調、身子受了涼時,喝著確實比啥都貼心。
家里備點干桂圓,啥時候不舒服了,按這法子煮一碗,趁熱喝下去,身子慢慢暖和,心里也踏實。覺得有用的話,別忘了點贊讓更多人看到,夏天給家人煮碗這樣的茶,比啥都實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