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拋出一則震撼性預言:AI智能水平正以指數級速度躍升,預計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超越人類個體智慧,而在大約五年的時間里,AI的智能將超過全人類智能的總和。他進一步推算,若AI能力每年提升至之前的十倍,照此速度,四年后其智能或將膨脹至當前的十萬倍。
馬斯克指出,當前AI雖已超越多數人類,但仍未超越最頂尖的個體或專業化團隊協作(如科技公司)。然而,其發展軌跡呈現典型的“加速回報定律”——算力提升、算法優化與數據爆炸形成正向循環,推動AI從“專用智能”向“通用智能”躍遷。以GPT系列為例,從GPT-3到GPT-4的參數規模僅增長10倍,但綜合性能提升超百倍;而下一代模型可能通過多模態融合、自主進化機制實現質變。
人工智能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大模型突破讓機器具備語言、視覺與推理的通用能力,算力、算法與數據“三輪驅動”,催生自動駕駛、AI制藥、智能制造等萬億級場景;中美歐競逐技術標準與生態主導權,獨角獸與巨頭共舞,開源社區加速創新擴散;同時,倫理、安全與治理成為全球新議題,人工智能已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決定國家競爭力與人類未來的核心變量。
在AI競賽中,美國和中國處于全球第一、二的位置。從創新能力、人才儲備到產業規模,兩國占據全球80%以上的AI專利、90%的獨角獸企業。美國憑借Google、OpenAI等巨頭在基礎研究(如Transformer架構)、硬件生態(TPU芯片)和開源社區(PyTorch框架)的領先優勢,持續定義技術標準;中國則以“應用驅動創新”模式實現彎道超車,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形成全球競爭力。
我國前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各項部署為大模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已經建立起涵蓋理論方法和軟硬件技術的體系化研發能力,形成了緊跟世界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群。數據顯示,截止至2024年Q1,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累計發布數量達478個,排名僅次于美國。
2024年9月,國家工信部披露,當前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人民幣。
馬斯克的預言或許激進,但AI超越人類智能的總趨勢已不可逆。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要將發展人工智能與產業結合,通過 “AI + 實體產業” 形成新質生產力。同時,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促進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應用形成良性循環。他還關注到空間智能視覺可推動機器人產業的智能躍遷。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