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不好意思說的,俄官媒替我們說了。
一個經濟總量只有歐盟十分之一的國家,卻敢如此直白地"教訓"昔日的殖民強權,讓無數網友拍手叫好。
是俄國人太狂妄,還是歐盟真丟了該有的尊嚴?這張AI配圖背后的真相,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刺痛。
作者-水
俄國人的"神圖"精準打擊
7月初,當王毅外長在布魯塞爾接受歐盟官員的"善意提醒"時,遠在莫斯科的俄新社正在醞釀一份"特殊禮物"。
這張AI配圖一出現,立刻在全球引發轟動。畫面中,一只威嚴的大熊貓端坐中央,目光冷峻而自信。
而在它腳下,一條包裹著歐盟旗幟的小狗低眉順眼地趴著,那副委屈巴巴的模樣,活脫脫就是現實版的"強者與弱者"對比。
俄媒配發的文字更是直接:"在中國面前,歐盟不過是一條狗。"這種毫不掩飾的嘲諷,瞬間點燃了國際輿論。
說實話,俄國人這張"神圖"的時機選擇堪稱完美。正當歐盟在中歐對話中擺出一副"教師爺"的姿態時,這記精準打擊來得正是時候。
有一說一,我們平時受外交禮儀約束,很多話確實不好直說。但俄國人沒這個包袱,想說啥就說啥,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這張圖在24小時內就刷屏全球,從推特到微博,從新聞網站到朋友圈,到處都在轉發討論。
更有趣的是,面對如此"羞辱性"的比喻,歐盟方面竟然選擇了集體沉默,連個正式回應都沒有。
要么是被戳中了痛處,要么就是真的理虧心虛,不知道該怎么反駁。
從"戰略自主"到"精神斷奶"
說到底,俄國人這張圖之所以這么扎心,是因為它戳中了歐盟最不愿意承認的軟肋——戰略依附性。
歐盟嘴上天天喊著"戰略自主",但實際行動卻總是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轉,這種言行不一早就被全世界看在眼里。
就拿最近幾年的大事來說,哪一件不是美國發話,歐盟立刻跟風執行?
俄烏沖突一爆發,美國一聲令下,歐盟27國立刻集體制裁俄羅斯,結果能源價格飛漲,通脹率創下幾十年新高。
德國的化工企業因為天然氣斷供大批關門,法國的民眾因為電費上漲走上街頭抗議,這些損失算誰的?
更諷刺的是,在聯合國的投票記錄中,美歐一致率高達85%,而中歐一致率只有65%,這個數字本身就很說明問題。
華為5G的事情更是典型。德國本來想用華為設備,技術好價格低,但美國一施壓,立刻改口了。法國在這個問題上也是含糊其辭,最后各個國家各干各的,連個統一立場都拿不出來。
這哪里像一個經濟總量18萬億歐元的超級經濟體?簡直就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
更要命的是,歐盟內部的分歧越來越嚴重。德法想跟中國做生意,東歐國家卻對中國警惕得很。
波蘭、立陶宛這些國家在對華問題上特別激進,經常搞一些出格的動作,把整個歐盟都拖下水。
說白了,歐盟現在就像一個還沒斷奶的巨嬰,身體長得挺大,但精神上還是依賴美國這個奶媽,根本不敢獨立行走。
歷史輪回
有句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能想到,曾經的殖民強權如今會被人用"哈巴狗"來形容?
回想當年,歐洲列強在全世界耀武揚威,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法國在非洲呼風喚雨,德國的工業實力讓全世界膽寒。
可現在呢?面對中國的和平崛起,這些昔日的強權卻表現得如此不堪,實在讓人唏噓。
中歐投資協定的事情就很典型,這個協定談了整整7年,2020年底好不容易敲定了,結果2021年因為所謂"人權問題"被歐盟內部叫停。
表面上看是歐盟硬氣了一回,實際上呢?中國沒啥損失,倒是德國企業急得跳腳,抱怨說這樣下去德企在華投資沒法保障。
這不就是典型的"嘴上硬,心里虛"嗎?想要面子,又舍不得里子,結果兩頭不討好。
立陶宛在臺海問題上的冒進更是典型案例。2021年允許臺灣設立所謂"代表處",結果招致中方強烈反制。
德法等主要國家根本不支持立陶宛的做法,但又礙于歐盟團結的面子,不好公開反對,最后搞得里外不是人。
立陶宛自己也是損失慘重,對華貿易大幅下滑,經濟受到嚴重沖擊,到頭來還得偷偷找中方尋求緩和。
更諷刺的是,在對華制裁問題上,歐盟一邊制裁中國,一邊貿易額創新高。2024年中歐貿易額達到7858億美元,中國連續18年穩居歐盟最大貿易伙伴。
這種口是心非的做法,除了讓人看笑話,還能有什么效果?
歐洲最后選擇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杰。在這個多極化的時代,歐盟如果還看不清形勢,那真的就要被歷史拋棄了。
中國的實力增長是有目共睹的。GDP總量馬上就要超過歐盟,科技創新能力突飛猛進,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從當年的韜光養晦到現在的奮發有為,這種精神狀態的變化才是最關鍵的。
反觀美國,雖然還是世界老大,但相對衰落是不爭的事實。從阿富汗撤軍的狼狽,到應對疫情的混亂,再到國內政治的分裂,這些都說明美國霸權已經不像以前那么穩固了。
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如果還是一味跟隨美國,不僅撈不到什么好處,反而可能被拖下水。
聰明的做法應該是保持戰略平衡,既不完全倒向中國,也不完全追隨美國,而是根據自己的利益來決定政策。
可惜的是,歐盟現在就像一個沒主見的孩子,總是等著別人來替自己做決定。這樣下去,不被邊緣化才怪。
馬克龍曾經說過,"歐洲不應該追隨美國對華政策",這話說得挺對。但光說不練假把式,關鍵要看實際行動。
德國雖然在經貿合作上還比較務實,但在關鍵時刻往往還是選擇妥協,沒有展現出應有的大國擔當。
說句公道話,中國從來沒想過要稱霸世界。我們要的是一個多極化的世界,各國都能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但前提是,你得有獨立自主的精神,不能總是看別人臉色行事。歐盟有這個實力,關鍵是有沒有這個魄力。
時間不等人,多極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歐盟要么主動擁抱變化,實現真正的戰略自主,要么就只能永遠當別人的"哈巴狗"。
結語
俄國人這張"神圖",與其說在嘲諷歐盟,不如說在提醒世界:真正的尊嚴來自獨立,而不是依附。
多極化的世界不等任何人。歐盟要么主動擁抱變化實現真正自主,要么被動接受邊緣化的宿命。
你覺得歐盟還有機會實現真正的戰略自主嗎?在中美歐三角關系中,誰能笑到最后?歡迎留言聊聊。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