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江西日報11版刊發稿件:指尖非遺托起幸福生活,報道青云譜區殘疾人就業幫扶工作?,F全文轉載如下:
近日,在南昌市青云譜區殘聯技能培訓中心教室里,銅胎在刻刀下泛出溫潤光澤。聽障女孩徐嘉琪的指尖微微發顫,當最后一根銀絲精準嵌入凹槽,她長舒一口氣,舉起完成的作品對著陽光細看——云紋在金屬表面流轉,像一條躍動的銀河。這件金銀錯擺件,不僅是她的結業作品,更是一把打開新生活的鑰匙。
曾經,徐嘉琪因聽力障礙求職屢屢碰壁。直到青云譜區殘聯發起“就業幫扶·公益助殘·優崗定培”行動,引導殘障人士學習非遺技藝,幫助他們學習就業新技能。同時,青云譜區殘聯與贛藝龍職業培訓學校合作,構建“基礎工藝+專項提升+市場銜接”培訓體系,讓傳統技藝與現代就業需求精準對接。
“金銀錯工藝講究‘以錘代膠’,每一道工序要經得起市場檢驗。”培訓老師站在操作臺前反復強調。沒有因學員特殊而降低標準,反而將企業訂單生產標準融入教學——實訓課上制作的每件作品,都可能成為某家文創公司的定制產品。3個月后,當徐嘉琪獨立完成的首件作品被企業采購時,這名姑娘紅了眼眶。
在青云譜區,這樣的故事并非孤例。該區殘聯與文創企業合作共建“崗位技能池”,將企業生產流程、質量要求前置到培訓環節。學員制作的非遺文創產品,正通過合作企業的銷售渠道走向市場。贛藝龍職業培訓學校校長羅保興指著實訓車間墻上的訂單進度表說:“合格學員可直接簽約企業,現在已有20人帶著作品進車間?!?/p>
事實上,青云譜區對于殘障人士的幫扶不止于技能傳授。就業輔導員王麗萍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著每名學員的跟蹤回訪記錄:李女士因不適應倉庫管理崗位,3天內為她找到食品公司的輕體力崗位;張師傅的電商客服接線不夠流暢,協調企業安排老員工“一對一”帶教。今年以來,該區殘聯先后促成56名殘障人士達成就業意向。
如今,徐嘉琪的工作臺上總擺著兩件作品:一件是結業時制作的金銀錯擺件,另一件是最新設計的非遺文創首飾。她說想考取工藝美術師職業證書,“讓更多人看到,聽障者也能把老手藝變成新職業”。在青云譜區,類似的故事正在不斷發生——當非遺技藝遇見助殘幫扶,傳統與現代碰撞出的不僅是精美的藝術品,更是被尊嚴與希望照亮的人生。
來源:7月15日 《江西日報》11版
小編很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