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走了沒多久,大家還在念叨他一輩子做的那些實事——穿布鞋、坐經濟艙、捐錢搞公益,結果網上突然冒出一堆關于他私生活的消息,一下子就沖上了熱搜。說的是他和一個叫杜建英的人怎么認識的,更讓人意外的是,女兒宗馥莉其實早就知道這事兒。
其實吧,這事兒說起來,起點還挺正經的,跟什么風花雪月一點不沾邊,全是因為當年娃哈哈要搞擴張。
上世紀90年代初,那時候的娃哈哈可火了,靠著一款營養口服液,從一個小廠子硬生生做成了響當當的品牌,宗慶后手里有了錢,廠子也越做越大。但他自己心里清楚,光靠一股子蠻勁不行,得有文化人來幫忙打理。那會兒他常說自己“沒讀過多少書”,所以對高學歷人才那是真上心,就盼著能招幾個有學問的,幫著把企業管得更規范。
杜建英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的。她是浙江大學畢業的,擱當年那可是實打實的高材生。不過畢業三年,她好像還沒找到特別合適的去處,正琢磨著換個環境。1991年,娃哈哈對外招人,她就跟著二十來號人一起去面試了。
那場面試據說挺熱鬧,大家擠在一塊兒競爭幾個崗位,誰都想進這個正往上沖的企業。但杜建英一亮學歷,就顯得挺突出——那會兒企業里“知識員工”還不多,像她這樣名牌大學畢業的,確實稀罕。
過了一個禮拜,宗慶后自己打了個電話給她,語氣直來直去:“10天內來上班,別耽誤事兒!”這話聽著硬氣,但在當年,老板親自給應聘者打電話,真不多見。可見宗慶后那會兒是真急著要人才,眼里看到了杜建英的潛力。
杜建英也挺果斷,聽完這話,沒多猶豫,當即就辭了手頭的工作。要知道,那時候“鐵飯碗”的觀念還挺重,辭工作可不是小事,但她覺得娃哈哈是個機會,咬咬牙就來了,成了娃哈哈第一批“知識員工”里的一個。
你看,倆人剛認識那陣兒,真沒啥八卦可挖,就是企業招人的正經事兒。宗慶后是求賢若渴,杜建英是想找個能施展的平臺,一拍即合,就這么簡單。
但誰也沒想到,后來的事兒會慢慢變了味兒。
杜建英進了娃哈哈之后,確實沒讓人失望。干活麻利,腦子清楚,不管是管生產還是做管理,都透著一股機靈勁兒。宗慶后看她能干,也樂意給機會,一步步把重要的活兒交她手上。沒幾年,她就從普通員工成了公司的核心人物,手里握著不少實權。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倆人的關系慢慢超出了老板和員工的范疇。具體怎么變的,沒人說得清細節,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杜建英的身份越來越特殊,從“得力干將”慢慢成了宗慶后生活里的一部分,這事兒后來也成了不少人議論的焦點。
其實回頭看,這起點真挺普通的,就是企業發展中“招賢納士”的一段小插曲,只是后來的走向,誰也沒料到。
更讓人關注的,是宗馥莉早就知情這事兒。這姑娘可不是最近才知道的,她心里揣著這事兒,其實已經幾十年了。
爆料里說,1994到1996年那陣子,宗馥莉還在上初中。那時候她就跟同學念叨過,說家里不太平,爸媽老是吵架,吵得兇的時候還提過離婚。一個小姑娘,正是心思敏感的時候,家里雞飛狗跳的,她不可能沒感覺。那時候她大概就隱約知道,爸媽的關系出了大問題。
到了1996年夏天,有件事更明顯了——杜建英和宗慶后的兒子出生了。那會兒宗馥莉雖然還是個初中生,但家里突然多了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再加上之前爸媽吵得那么兇,她就算年紀小,也該明白過來些什么了。
更讓人唏噓的是1998年。這一年杜建英的女兒,也就是宗馥莉的另一個妹妹,在美國洛杉磯出生了。也是在這一年,宗馥莉被送到美國讀書,而負責照顧她的,竟然是杜建英。
想想看,一個14歲的姑娘,背井離鄉去國外讀書,身邊管著她生活、盯著她學業的,卻是父親身邊的這個女人。這滋味,估計不好受。但她就這么扛過來了,沒在外面說過太多,默默把這些事兒記在心里。
所以說,宗馥莉早就知情,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她一直沒吭聲。這些年她在娃哈哈從基層做起,一步步走到臺前,成了大家眼里的“接班人”,這份沉穩和隱忍,可能早就從那時候就開始練出來了。
這事兒一曝光,網上立馬炸開了鍋。有人說宗慶后“藏得深”,有人扒杜建英的過往,還有人同情宗馥莉。但說實話,大家老盯著這些家庭私事,其實有點跑偏了。
宗慶后一輩子做的事兒,可比這些家長里短重要多了。他把一個校辦工廠做成了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娃哈哈”,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他堅持不裁員、給員工發福利,又幫了多少家庭?還有那些年他捐的錢、做的公益,實打實幫了不少人。這些才是他該被記住的地方。
至于杜建英,她剛進娃哈哈的時候,確實是憑著學歷和能力站穩腳跟的。那會兒娃哈哈能從一個地方小廠變成全國性企業,靠的就是吸納了一批像她這樣的“知識員工”,這本身也是那個年代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只是后來關系變了味,這更多是個人選擇和私德層面的事兒,沒必要把人家釘在什么位置上。
而宗馥莉,這些年她為了接好班,付出的努力大家也看在眼里。她去美國讀書,學的是跟企業管理相關的專業;回公司后從最基礎的崗位做起,一點點熟悉業務;這幾年還嘗試著給娃哈哈做些新調整,想讓這個老品牌跟上時代。她心里要是沒點韌性,早就扛不住了。
現在最該關心的,不是這些家庭里的恩恩怨怨,而是娃哈哈接下來怎么走。宗慶后留下的這個品牌,是多少人的回憶?“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這句話陪著幾代人長大。現在到了傳承的關鍵時候,宗馥莉能不能扛住壓力,能不能把老宗那種“實在做事、心里裝著員工”的精神傳下去,這才是真該操心的。
前兩天看新聞,娃哈哈總部門口堆了好多鮮花,還有些老人大半夜去給宗慶后鞠個躬。這些才是真感情,是大家記著他的好,記著他為這個社會做的貢獻。
所以啊,那些扒來扒去的私事,差不多就行了。人家的家庭糾葛,說到底是別人家的事兒,外人沒必要揪著不放。咱們更該關注的是,娃哈哈能不能守住初心,繼續做老百姓信得過的產品;宗馥莉能不能帶著團隊,把這個民族品牌做下去、做好。
宗慶后要是泉下有知,肯定也不希望大家老盯著這些閑事兒。他一輩子忙活,圖的不就是看著娃哈哈好好的,看著員工們有飯吃,看著這個品牌能走得遠嗎?
這事兒說到底,相識也好,知情也罷,都是過往了。往前看,才是正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