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清晨,沈陽中山廣場,一位白發(fā)老人正俯身專注地在長卷上勾勒線條。
88歲的翟金生已在此連續(xù)作畫20多天。長卷上,中山廣場的全貌正逐漸清晰。繼66米長的北陵公園畫卷后,這是他記錄沈陽記憶的又一力作。為了完整展現(xiàn)圓形廣場,他特意將其繪制成便于展示的長卷。
每天清晨6點,翟老都會背著畫板、小馬扎和水杯,乘公交來到廣場。他感慨:“高樓多了,廣場看著不如當(dāng)年高大,但變化里藏著時代的故事。”預(yù)計再有一周,這幅作品即可完成。
作畫時,常有路人駐足贊嘆。有人建議他申請吉尼斯紀(jì)錄,老人靦腆地問:“真的可以嗎?那可太好了!”這份對認可的珍視,源于他對繪畫半個多世紀(jì)的執(zhí)著。
“我這一輩子,就愛畫畫。”退休近30年來,翟金生走遍國內(nèi)17個省份。北京故宮、長城,東南亞風(fēng)光,沈陽地標(biāo),都成為他畫筆下的風(fēng)景。最令人驚嘆的是他耗時兩年完成的北陵公園66米巨作。“除了封園、惡劣天氣和過年休兩天,天天都去。”他說,“熱愛就是我的事業(yè),想做的事必須做成。”這幅拼接而成的長卷,共繪有1400多個人物、樹木和汽車。
翟金生的繪畫生涯始于童年,退休后更是將其視為畢生事業(yè)。他已創(chuàng)作200多幅畫卷,出版書籍,并免費教授過100多名學(xué)生。走進他的家,墻上、地上滿是畫作,幾乎占據(jù)生活空間。他夢想著:“想再買個房子,做個私人展覽館,讓喜歡的人來看,尤其想給學(xué)畫的小朋友當(dāng)個榜樣。”
從童年興趣到退休事業(yè),翟金生用畫筆詮釋著“熱愛可抵歲月長”。正如他所說:“只要還能拿動筆,就會一直畫下去。”那些流淌在畫卷里的風(fēng)景與故事,終將成為城市中最溫暖的記憶。
來源:遼沈晚報
消息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