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新加坡是最干凈的印度城市”,剛聽這話覺得挺離譜,但看看現在新加坡的現狀,仔細想想又有點道理。
那么,明明新加坡這個國家華人占了七成以上,怎么就慢慢透著股印度味兒了呢?
新加坡這些年走的路很明確,就是全盤學西方。制度按西方的來,語言用西方的,連文化都一個勁兒往西方靠,跟咱們的中華傳統文化基本沒什么牽連了。
其實,這種想法我國以前也曾有過,好在最后沒那么干。現在回頭看新加坡的變化,真跟看一場特別的文化演變似的。
別光看人口數字,華人雖然多,但印度裔正在悄悄改變局面。他們人數不算多,可厲害的人不少,又會說話,慢慢就鉆進了國家不少重要地方,現在連總統都是印度裔的,這事兒可不算小。
印度人有個特點,自己站穩了就拉老鄉一起。新加坡移民管得嚴?他們總有辦法過來。官方說新加坡六百多萬人里,印度裔不到六十萬。可那些沒算進去的兩百多萬流動人口里,印度人可不少。
現在走在新加坡街上,印度招牌越來越多,到處都能聞到咖喱味兒,烤餅攤也隨處可見,這印度味兒真是越來越濃了。
新加坡當初自己把中華文化的根給斷了,現在面對別的文化就沒那么硬氣了。以前對中華文化說斷就斷,現在對印度文化卻沒人敢說個不字。說什么文化多元,要是連自己的根都沒了,可不就像沒根的草一樣,風一吹就跟著跑嗎?
前陣子選舉,印度裔和馬來裔一起,居然還有不少華人支持他們,不知他們心里如何想的。
現在靠著調控,總理還是華人當,可以后要是管不住了,誰知道會怎么樣呢?印度人在西方那種制度里特別吃得開,反正吹牛不用負責,在好多國家都吃得開,連美國硅谷以前都被他們占盡上風,不過現在硅谷好像也明白過來了,正逐漸改變這種局面。
新加坡就像個試驗場,選了這么條路,現在算是看出點結果了。這事兒其實也提醒咱們,自己的文化根基不能丟,不然外面什么風一吹,很容易就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兒走了。
不過,說來說去,那都是新加坡自己的家事,他們自己都想不明白“印度化”這件事,別人怎么叫都叫不醒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