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我一直覺得,西安是最適合city walk的城市之一。走街串巷逛西安,總能遇見驚喜。這不,我們在西安城里尋找最大的歐式建筑,還“偶遇”了一條最涼快的老街。
這里就是——冰窖巷。
冰窖巷是是西安城墻西南角里的一條Y字形小巷,一聽名字,就知道它背后一定有故事。明清時期,這里是達官貴人們夏天藏冰消暑的地方,妥妥地西安城里“最涼快的地方”!
冰窖巷西接甜水井街,東連四府街,北至五星街。這些老街舊巷,每一條都寫滿了西安城的人文舊事,值得單獨拎出來說道說道。不過今天,咱們還是先來聊聊冰窖巷吧!
我最早來冰窖巷,其實算是陰差陽錯。
當時是專程來五星街教堂逛的,逛完這座300多年歷史的歐式建筑,發(fā)現教堂正對面有條街搞了些“裝飾”,走進一瞧發(fā)現:這里叫冰窖巷,街口搞了一面冰凌狀的裝飾墻,介紹了這條老街的歷史淵源。
這里想插一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覺,這兩年西安的大街小巷上多了很多“指示牌”,尤其是一些有歷史淵源的街巷,都會做出相關介紹,講述地名的來歷。
我真心覺得這種做法極好,畢竟,咱大西安的掌故層層疊疊,哪可能人人都知曉?比如我們正低頭趕路呢,忽見一塊牌子,才知腳下青石曾跑過唐朝的車轍、濺過明朝的雨。于是,一段舊史便輕輕落在衣襟上,連風都多了一絲典故的香氣——想想,這也是古都才有的獨特魅力呀。
從冰窖巷北口一路往南溜達,先是看到了一面掛滿西安老照片的文化墻,后來又見到了一面城市記憶文化墻,上面詳細介紹了古人夏日消暑的智慧和西安冰窖巷的來歷。
這一看,還真是漲知識了!
這兩天,西安那可真的是太熱了。我估計能不出門,誰都不想離開空調房。那么在古代,沒有空調的時代,古人的夏天都是怎么過的呢?
看了介紹才發(fā)現,古人可比我想象中要聰明多了。
早在西周時期,古人就有了“冬日藏冰,夏日消暑”的做法?!对娊洝分小岸砧彵鶝_沖,三之日納于凌陰”之句,說的就是人們在冬天鑿冰存進冰窖,以供夏天取用的藏冰制冷方法。
明朝時期,西安城墻西門白鷺灣一帶有個大水池,官府便在此地設置冰窖,嚴冬時儲藏冰塊,到了來年夏天端午節(jié)前后開始取冰,送到西安城里的各個達官貴人家里用來消暑。
“冰窖巷”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古時,冰窖巷里的冰塊只有達官貴人們才能享用;如今,這里被居民家屬樓包圍,成為西安城里一條再普通不過的城市街巷。
唯有“冰窖巷”三個字,還替當年的冷氣留了個小小的注腳,成為老城的人文印記。
冰窖巷的周邊,是感受西安城市煙火的好地方。
小南門和四府街一帶,擠滿了老西安的味蕾記憶:溫州風味美食、惠記粉湯羊血、南七饸饹、韓記三鮮煮饃……這些開了一二十年的蒼蠅館子,都有著各自的老食客。
你又最愛哪一家呢?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游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fā)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