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鴻河
津浦鐵路黃河大橋,地處千年碼頭濼口鎮,黃河對面是“齊煙九點”中的鵲山,元代大畫家趙孟頫畫《鵲華秋色圖》的地方。
很多城市有別具特色的地標建筑,比如青島,如果看到棧橋,就知道青島到了;再比如上海,看到東方明珠,就知道上海到了;那么,看到津浦鐵路黃河大橋呢,就知道濟南到了。
一位兄長曾對我講:“工作時,常去北京出差,來回多次在濼口黃河鐵路大橋上穿行。當火車駛上鐵橋時,整座大橋發出鏗鏘有力的轟鳴聲,每次都令我陶醉,令我心悸:坐火車向北駛過大橋,我就離家越來越遠,心中難免會有一絲凄涼;而坐火車由北向南駛過大橋,我就有了馬上到家的那種快樂,似乎聞到了濼口醋的味道,興奮油然而生!”
明《歷乘》說濼口:“鵲山高峙,大清東流,樓船往來,亭閣飛甍,誠一巨鎮。”濼口鎮繁榮八百年,自然離不開祖祖輩輩在街上揮汗如雨的工匠們。如果說濼口碼頭千船揚帆聚起“巨鎮”滄桑,鹽垣座座聚起“巨鎮”繁華,糧倉滿滿聚起“巨鎮"溫飽,當年濼口街上那些身懷絕技的工匠們,則用悠悠歲月聚起了人氣和力量。
今天濼口碼頭上高聳的“鵲華樓”,似乎在俯瞰百里黃河景區,觀黃河之水天上來,又似乎在追憶昔日大橋上的繁忙。遙想百年前,建設黃河鐵路大橋,怎么能少了濼口街上能工巧匠的影子?
濼口黃河鐵路大橋是津浦鐵路沿線重要的建筑工程。
如果有人問,濼口黃河鐵路大橋誰設計的?答曰德國人設計的,主材也是從德國進口的,這是對的。但如果有人問,濼口黃河鐵路大橋是誰修建的?告訴你吧,是咱中國人干的,其中好大一塊兒是咱濼口鎮人干的。像做沉箱、打深樁、水下十幾米挖地槽、建鋼筋水泥澆灌橋墩等,都是由濼口街、趙家莊、魏家莊、李家莊、小魯莊、鵲山莊、獅子張莊、蓋家溝、桑梓店、倉上村等濼口鎮周圍的能工巧匠們干的,像搬道軌、扛枕木、運沙石等力氣活就更甭說了。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建黃河鐵路大橋時還有一道關鍵工序:橋梁熱鉚中的“鉗拋勺接”絕技。
先說啥叫熱鉚?熱鉚工藝一般是用于承受大沖擊載荷振動的大型鈑金結構,工序包括鉚前準備、鉚釘加熱溫度、鉚釘裝配工藝及鉚接操作過程。熱鉚工藝占地面積小、加工過程無振動、無噪聲、組件牢固緊密、性能穩定,具有抗腐蝕、抗震動且耐候性強的特點。
橋架熱鉚,是建黃河鐵路大橋最重要的工藝之一。11座橋墩,12跨橋梁,把總重量幾千噸的角鋼、槽鋼、板鋼、工字鋼等組裝熱鉚成鋼桁梁,框架式連接在一起,如虬龍般橫臥在橋墩上,兩頭分別向河中延伸對接,平均每跨熱鉚55000一60000個鉚釘,這要多少個鉚釘啊!連續熱鉚不脫節,不緩勁,至今百年不松動。而且工作現場在洶涌澎湃的黃河上,現場操作,其難度和技術含量可想而知。
百年前,濼口街上有三家鐵匠大戶,分別是常家、師家、王家,都是祖輩相傳的手藝,徒弟也傳了好幾代,周圍十里八村的鐵匠都是他們的徒子徒孫。紅爐鐵匠過硬的絕招,正好用在了建設黃河鐵路大橋上,正所謂:“鉗夾鋼釘空中拋,鐵勺飛舞正接著。延準鑲進鋼眼里,趁熱鉚足不動搖。”
操作工藝是把紅爐穩在船艙中,爐火中熊熊的焦炭,焦炭中燒一圈通紅的圓鋼栓,溫度燒到1100度,全憑師傅們的火眼金睛掌握火候。長火鉗夾住燒好的圓鋼,雙手用力拋向10米以上的空中,站在橋梁上手抄鐵勺的能工正好接住,另一巧匠迅速用火鉗夾出,撣撣氧化皮,這時溫度大約降到750度左右,順勢鑲入穩固好的連接孔中,用德國進口的空氣壓縮機適力壓縮,恰到好處把兩組鋼板牢牢熱鉚到一起。
這段一氣呵成的工序,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大橋上桁梁,水面以上20米高,無法一次拋上去,只能二傳手再拋一回,形象稱呼如鞭炮中的“二起腳”,若沒有體力和能工巧匠的真功夫,不僅拋不準,而且也拋不上去。
1912年9月26日,孫中山先生來到濟南。由于津浦鐵路黃河大橋尚未開通,孫中山一行視察了即將竣工的鐵路大橋,后又在歡迎會上講述鐵路建設的重要性:“兄弟所主張之鐵路政策,乃物質建設。惟關乎統一政治及礦產商工各業,均屬重要。”
濼口黃河鐵路大橋曾經數次遭到人為破壞,特別是抗戰初期的破壞最為嚴重。據濼口街上的老人們回憶:1937年11月,山東軍閥韓復榘為阻止日軍進攻,派人炸毀了橋梁。結果橋梁破壞嚴重,部分槽鋼被擰成麻花形,也沒有阻擋住日軍打進濟南府。急于擴大戰果的侵略者1938年1月開始搶修岌岌可危的大橋,由日本黃河橋工程事務所施工,7月中旬修復通車,用鋼材4000噸。因桁梁、懸臂梁損壞嚴重,戰爭期間德國鋼材運不進來,更換為日本鐵道部大臣官房研究所設計、日本汽車株式會社制造的新梁。設計時為了加強承重,在主跨梁9、10號兩橋墩上端建起尖型加強筋“起拱”梁,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再說黃河鐵路大橋的養護。大橋每年都要清理污垢,涂刷防銹漆,防止橋面生銹老化。12跨橋梁,養護工們每月涂刷一跨,一年正好12跨,月復一月,年復一年,這個看似簡單但充滿危險的活兒,上面也有許多濼口人的影子。
新中國成立后,濼口鐵路大橋一直有部隊日夜警衛,濟南鐵路局專門成立了大橋養護處,大橋的保養維護走上了正規渠道,確保了大橋百年安全暢通。
濼口黃河鐵路大橋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市民們在黃河兩岸游玩時,遠眺大橋,欣賞其磅礴雄姿、追憶其滄桑歷史,定會別有一翻滋味在心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