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地區盛夏的暴雨,澆不息科技狂奔的熱焰。近日不少市民發現,在晚高峰車流中,悄然出現了幾輛貼著小馬智行標識的北汽極狐阿爾法T5,無人操控的方向盤絲滑轉動,算法驅動的車輪靈活調速。
這是繼廣汽埃安霸王龍拿下廣深路測雙牌照之后,小馬智行第七代Robotaxi家族的最新成員駛入真實世界的戰場。這一事件也標志著,該企業向2025年底前車隊規模擴至千輛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2025年將是小馬智行的Robotaxi量產元年。”小馬智行CEO彭軍表示。隨著第七代系統在成本效益上的顯著提升,公司正在按計劃在年底前打造一支超千輛規模車隊。
在2025年上海車展發布第七代自動駕駛系統后,小馬智行在6月和7月便相繼啟動廣汽埃安霸王龍Robotaxi、北汽極狐阿爾法T5 Robotaxi的量產下線,不久后在廣州和深圳同步展開路測。
針對各地不同的道路設計、駕駛習慣和天氣氣候等復雜條件,小馬智行L4級自動駕駛系統在平臺化、穩定性及泛化能力方面的技術方案與硬件性能可以得到充分驗證,實現從實驗室、封閉場地驗證向真實交通環境應用的關鍵轉變。
從小馬智行的第七代自動駕駛系統看,其目前已經實現三大核心突破:全球首個采用100%車規級零部件;系統總成本較前代下降70%;具備平臺化設計,可快速適配多種車型。這組數字背后,不僅是技術的飛躍,也是經濟學的考量,當Robotaxi每公里運營成本低于人類司機時,它的大規模量產將成為現實。
與此同時,這套系統構建的包含超20項安全冗余、超1000項檢測設計及多重降級策略的冗余架構,為行車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依托PonyWorld世界模型技術基座進行強化學習,小馬智行自動駕駛系統安全性遠超人類水平,并持續迭代、增強復雜場景應對能力,最終實現全場景、全天候的無人駕駛。這正是 L4 級自動駕駛從 "能跑" 到 "能安全跑" 的核心差距。
然而,對于彭軍所說的 "量產元年",資本市場背后更關心的是自動駕駛產業跨過盈虧平衡點、跨過安全壁壘的時間節點。
首先,盈利的算式遠非“技術低成本=商業成功”這般簡單。根據業內的相關評估數據,Robotaxi若想實現可持續運營,每月行駛里程需達到9000公里以上。此目標超出當前廣深傳統出租車平均里程的30%。
這不僅要求車輛超長時間運轉,更要系統具備高峰時段復雜路況下的高效通行能力。當第七代測試車還在晚高峰車流中謹慎穿梭,“全無人”降本增效的故事,仍有巨大現實鴻溝需要填平。
此外,小馬智行與廣汽、北汽兩大主機廠的協作模式,看似技術賦能與產能釋放的雙贏,實則暗藏產業鏈話語權的博弈。小馬智行希望借千輛規模夯實自動駕駛運營范式,而主機廠則一邊借機甩掉銷量包袱,一邊也努力避免淪為新形態的“代工廠”。
在科技突圍的狂喜背后,“2025年量產元年”的真實挑戰,才剛剛拉開帷幕。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胡雯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