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要注意了,娃經常看并且喜歡看的早教認知動畫,可能是隱藏很深的“毒動畫”。
比如某知名視頻網站,搜索“顏色認知”排在第一位的視頻。
這段視頻很少有人能察覺它的毒性。但是它其實問題非常大,這一類動畫片實打實“身帶劇毒”。
毒動畫到底“毒”在哪里
1
視覺沖擊,讓娃上癮
這一類視頻包含了很多讓娃成癮的因素,影響大腦中神經遞質的分泌。
首先是異于平常視覺的最高飽和度顏色。
這種高飽和度的色彩可以給人眼帶來視覺沖擊,從而刺激大腦中的視覺中樞,抓住人的注意力。孩子不斷地接觸高飽和度的顏色,大腦會處于持續的興奮中。
其次,這一類視頻毫無敘述性,會頻繁地切換畫面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通過抓住孩子喜歡重復的心理讓孩子沉迷。
這些顏色和畫面的視覺沖擊,孩子會獲得持續的興奮。
這對孩子的專注力的打擊是非常大的。研究顯示,12個月齡的寶寶面對屏幕時間越長,那么腦電波中代表不警覺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慢頻率theta波就會越強烈。這就說明屏幕時間確實能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2
違背科學,影響認知
這些視頻給孩子灌輸的都是違背常理、違背科學的內容,毫無邏輯性和敘事性,里面的生物沒有任何情緒,看不到表情,沒有社交互動場景。經常觀看會對孩子的認知造成負面影響。
孩子在2-3歲左右正值秩序敏感期,這種秩序不僅僅是物品的排序,還包括生活中的常規和習慣,來建立對世界的理解。
所以,如果孩子長期接觸“毒動畫”內容,完全打亂了孩子應該獲得的秩序感,很容易混淆虛構與現實,造成行為混亂和邏輯思維跑偏,導致認知混亂。
3
善于偽裝,不良引導
除了偽裝成早教認知視頻,還有一類家長不易察覺的“毒視頻”——利用大家熟悉的動畫角色再創作。比如的血腥暴力的小豬佩奇,僵尸版本的米老鼠,正在做手術懷孕的艾莎。
六歲前的兒童都處于模仿敏感期,很容易會模仿動畫內容,出現暴力行為或者對暴力麻木,從而變得容易情緒失控,價值觀發生扭曲,身心遭受傷害。
家長防御指南
1
管著孩子看視頻
即使是普通視頻,低幼寶寶也需要控制好看視頻的時間,可以參考美國兒科學會(AAP)給出的建議:
·18 個月之前:盡量避免一切屏幕時間,視頻通話除外;
·18-24 個月:逐步引入屏幕時間,半小時以內;
·2-5 歲:每天不多于一小時,家長提前做好篩選和陪伴工作。
2
篩選適合孩子看的視頻
內容低刺激,孩子的動畫片需要慢下來:
選擇語速慢、節奏慢、有停頓的動畫片,這種低刺激的內容才是適合兒童大腦發展的。
內容有意義,并且反映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習慣。
內容是社交性的,鼓勵孩子互動,并運用在生活當中。
內容對孩子有吸引力,有趣味性和知識性,并且包含學習目標。
3
陪著孩子看視頻
陪伴孩子觀看視頻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不合適的視頻內容。對于之前孩子看過的視頻,也有必要查詢一下各平臺的歷史記錄,對于毒動畫含量很高的平臺,避雷吧。
還有一個終極防御大招:帶孩子多戶外,多進行親子游戲、親子閱讀活動,遠離屏幕時間。
來源:中國婦女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