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離家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對于自己放棄家鄉建設都沒有愧疚呢?
公布的數據,現在到上海打工的外地人有一千多萬,拿到了上海戶口的所謂新上海人有五百萬,實際上,當然是不止這個數字,沒辦法,就就是現實,目前還是難以改變的。
按官方權威媒體的報道,我們的很多村莊都是只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幾乎是看不到年輕人的,沒有年輕人的村莊會是啥樣?想想都知道的了。那么,村莊里的年輕人都哪里去了呢?官方媒體說,都離家外出打工去了,都去建設別人的家鄉去了。沒辦法,就就是現實,目前還是難以改變的。
地區的貧富差距是現實存在的,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當然是縮小差距,共同致富。建設家鄉是每個人的職責和義務。
然而,現實呢?說是互流互通,實際上,卻是一邊倒,貧窮地方的人都紛紛涌入富裕的地方,去建設別人的家鄉。他們把這個叫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遷徙自由的權利。
年輕人跑光了的村莊,只有老弱婦孺的村莊,這樣的鄉村還能振興起來嗎?
年輕人從家鄉跑到大都市,無非就是在老家賺不到錢,到了大都市能賺到錢。誰還會愿意返鄉?
那么,他們的家鄉呢?按照道理的話,年輕人應該留在老家,努力建設自己的家鄉,如果是放棄和拋棄自己的家鄉,家鄉會怎么回報他們?他們能從家鄉得到些什么?他們會不會對家鄉有愧疚呢?
說來說去還是感情。
就像我們外人很難理解也很難感受,那些拋棄自己親骨肉的人會那么狠心,怎么下得了手?難道就舍得了這份親情?但是,如果對親骨肉恨透了,親情也變成了絕情,那么,下狠心下狠手是分分鐘鐘的事情了,眼睛都可以不眨一下。
還真有老鄉這么說過,他說,我們不去建設自己的家鄉,有什么可愧疚的呢?家鄉沒有讓我們富裕,家鄉只能讓我們貧窮,我們為什么還要留下來呢?不是我們對不起家鄉,是家鄉對不起我們,我們不去建設家鄉,有什么可愧疚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