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換一個女性來施救呢?畢竟男女授受不親,這不是占人家便宜嗎?”
隨著晚上的質疑和惡評越來越多,救人者盤志斌恐怕也沒有想到,在看到別人性命攸關之際,自己出手相助,結果卻為自己招來了罵聲,被不少人貼上了“襲胸”“猥褻”的標簽。
近日以來,國內多個城市迎來了高溫,路人走在大街上中暑暈倒,或者引發疾病的情況時有發生。
就在7月12日,湖南衡陽40℃的柏油路上,一名女子突發昏厥,只見她倒在地上,面色慘白、脈搏全無,情況十分危急。
此時正好42歲的盤志斌騎車路過,他發現一名女醫生正跪地為女子做心肺復蘇,但體力透支的她急需幫手。于是盤志斌毫不猶豫跨過護欄接替按壓,與醫生輪流施救十多分鐘,直至女子恢復微弱呼吸,現場的圍觀群眾紛紛為兩人的救人舉動鼓掌。
這生死十分鐘的救援現場被路人拍下發在了網上,可不久后,事情卻發生了反轉!因他雙手按壓胸部的動作,被部分網友質疑“占了人家便宜”,一時間,網上各種“襲胸”“猥褻”的字眼兒充斥著網絡,評論區滿是大家的不解和罵聲......
原來,盤志斌并不是一名普通的路人,他的職業是當地一所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的教師,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常年通過馬拉松、足球等賽事學習急救技能。
現場與他輪流施救的紫衣女子,實為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生,兩人配合時對方從未糾正其手法,因按壓位置完全符合國際標準,那就是胸骨中下段。
事后,盤志斌苦笑解釋,心肺復蘇需每分鐘100-120次按壓,深度達5-6厘米,高強度操作讓他和女醫生輪換三次才撐到救護車來,“如果自己的手法存在錯誤,現場另一名施救人員早就糾正了”。
諷刺的是,他當時只顧著救人,完全沒注意自己的膝蓋被滾燙路面摩擦出了水泡,卻因網友截圖其“手部位置”遭受道德審判。根據現場目擊者鄧先生所說:“當時人已昏迷,人命關天啊,誰顧得上男女之別?救活才是關鍵!”
而且,現場暈倒女孩的家屬全程在場,卻無人質疑他的動作,生死時刻,沒人用齷齪想象褻瀆專業救援。
但最有力的回應來自他9歲的孩子,救援全程,孩子安靜目睹父親跪地按壓,結束后仰頭說:“爸爸像六邊形戰士!”盤志斌瞬間釋然:“行動比說教更有力量。我想讓孩子相信,這社會值得傳遞溫暖。”盡管網絡惡意曾讓他動搖,被問及“下次救不救”,他還是斬釘截鐵地回答稱依然會這么做。
事件發酵后,網上的輿論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有不少人質疑道:“這個動作明顯是襲胸”“換女的按不行嗎?”等言論一度擴散。
不過也有支持盤先生的人為他發聲,數萬網友涌入話題為他點贊,直斥惡意評論是在“褻瀆生命”。
有媒體評論員一針見血:“用齷齪心思曲解專業救援,只會涼了每一份敢伸手的善意。”當急救黃金4分鐘被壓縮成網絡慢動作逐幀審判,當專業胸外按壓被污名為“猥褻”,最終代價將由全社會承擔:猶豫的施救者,絕望的遇險者,以及無數個在屏幕后噤聲的普通人。
專業醫生更集體發聲,有一名武漢急診科主任說道,心肺復蘇必然觸碰胸部,且“按斷肋骨也得繼續”,非專業人士能做到盤志斌的水平已經非常難得了。
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惡意造謠者,而被救女子家屬也私下向盤志斌致謝,形成對網絡暴力的無聲反擊。
近些年,類似于盤先生的遭遇也時有發生,明明是“救人者”,但是在被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亂帶節奏后,被網暴成了“作案者”。
2022年上海扶梯事件中,丁先生救下懸空女童,因托舉時觸及女童的臀部被罵“手不干凈”;2021年西安卡頭女孩事件:環衛工高師傅救援時觸碰身體,反遭“手放錯位置”指控。
這些案例暴露了一個“通病”,急救常識匱乏與道德審判的疊加。中國心肺復蘇普及率不足1%,多數人不知“黃金4分鐘”內每延遲1秒,生存率便暴跌10%。當施救者需先思考“是否避嫌”,社會互助的根基已然動搖。
要打破“救人反被誣”的惡性循環,需要我們各方的共同努力。
比如在技術層面上,推廣相應的急救培訓。如急救科的醫生所言,戶外急救可跳過人工呼吸,持續胸外按壓也能保命。
在法律層面上,借鑒《民法典》184條“善意救助免責”條款,各地需細化見義勇為保護機制。最關鍵的是輿論層面,平臺對惡意揣測言論需主動攔截。如本次事件中,網友自發舉報不當評論,推動平臺下架攻擊性內容。
專業精神不該為無知買單,盤志斌的醫學院教師身份,是其規范施救的底氣。目擊者與專業醫護的佐證,讓謠言不攻自破。社會需要更多掌握急救技能的人,而非用道德綁架上鎖。
網絡放大鏡正在殺死善意當救人視頻被截取局部、配上誤導性文字,真相便遭二次謀殺。流量至上的獵奇心態,讓部分網友放棄常識判斷,甘當謠言擴音器。
雖然法律規定“善意救助免責”,但現實中救人者自證清白的成本仍過高。建立急救行為社會保護機制,讓法律盾牌更堅實,才能免除英雄后顧之憂。
盤先生奮不顧身救人的身影,和他心中的這份堅持,勝過千萬堂道德課,而某些鍵盤俠的惡意,正將“扶不扶”“救不救”變成更沉重的社會考題。
所幸,主流聲音最終壓倒了雜音:數萬網友涌入評論區力挺,“別讓好人低頭”沖上熱搜。
這場鬧劇的真正反轉,不在身份揭露或目擊證詞,而在萬千普通人用點贊筑起的保護墻,它護住了一位救人者的赤誠,也托住了下次危難中,你我可能伸出的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