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親情紐帶到個人藝術裝置,不重實用重美觀?
今年 3 月,智能相框 BLOOMIN8 在 Kickstarter 上發起眾籌,彼時筆者以為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照片顯示器。然而,近日在瀏覽其他眾籌產品時,Kickstarter 時不時在底部推送“智能相框”類產品,引起了筆者的好奇。在搜索欄敲下“smart frame”后,筆者意外于這條老賽道近年還有不少“新選手”的同時,也被 BLOOMIN8 的眾籌成績所驚喜。
“smart frame”搜索結果;BLOOMIN8 眾籌約 240 萬澳元(折合約 156 萬美元),早鳥單價 167 美元|圖源 Kickstarter
同類產品中,眾籌表現優秀者在 15 萬美元徘徊,更多的不過幾百、幾千美元;而 BLOOMIN8 最終將近 156 萬美元的眾籌成績,領先其他智能相框產品一個量級。在了解完整個智能相框的發展軌跡、以及 BLOOMIN8 的這款產品之后,只能說 BLOOMIN8 的成績來源于對相框產品最本質功能的聚焦、以及脫離了智能相框的“框架”。
被 iPad“碾壓”、探索 AI 跑偏,智能相框起起伏伏的二十年
在 2025 年提起“智能相框”,似乎隱隱帶有年代氣息,腦海中浮現的經典產品形態是玻璃質感的寬邊、搭配背后支架,屏幕中央放著一張經典全家福或者展示小孩子的燦爛笑容。而回顧“智能相框”的發展史,也確實可以從千禧年之前說起。
以照片傳輸方式和屏幕顯示技術這 2 個穿引了智能相框發展階段的指標來看,我們可將 2010 年作為分界點,大致將老一代智能相框劃分為 1.0 時代和 2.0 時代。
在 1.0 時代,彼時產品還談不上“智能”二字,稱其為“數碼相框”更合適。2000 年前已經有廠商探索在小型電子屏幕上展示數碼照片的形式。美國 CEIVA 是早期智能相框的代表品牌,主要通過內存卡直接讀取數碼照片,或通過內置調制解調器(可接入電話線,撥號上網)從服務器下載照片;功能相對單一,以幻燈片式循環播放數字照片為主;顯示技術上,普遍采用低分辨率的 LCD(液晶顯示屏),色彩表現一般,且存在背光發光、視角受限、耗電量大等問題。
CEIVA 數碼相框|圖源 CEIVA 官網
之后,藍牙、電子郵件等傳輸技術出現,索尼、三星等硬件大廠也紛紛加入,使得照片傳輸的地域限制有所降低。照片顯示方面,仍然以 LCD 顯示屏為主,但分辨率和色彩表現有所提升,出現 HD、FHD,甚至 4K。部分品牌還在功能上增加了看天氣、聽音樂等,售價也隨之拉高到 100-300 美元。
數字代表像素點個數,HD高清即720p,FHD全高清即1080p 不同分辨率下公式代表水平方向像素點*垂直方向像素點
轉折點出現在 2010,那年,蘋果發布 iPad。同樣的大屏,類似的傳輸方式,囊括智能相框圖片展示功能的同時,還支持拍攝、娛樂等其他功能,給 1.0 時代的相框產品造成了不小的沖擊。據 Statista 數據顯示,從 2013 年到 2015 年,美國數碼相框產品均價從 34 美元下降至 25 美元,批發銷量也從約 500 萬件下跌到 200 萬件。
但這種困境也促使相框產品進入 2.0 時代,開始了智能化。
首先在傳輸方式上,無線的 WIFI、藍牙傳輸更加普遍,并且到 2015 年后開始出現云端圖庫和 App 傳輸;顯示技術上,開始采用高清 IPS、OLED 等效果更好的屏幕,一些產品開始注重屏幕亮度、對比度和照片多角度呈現的優化。
注: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轉換。IPS 技術優化液晶分子以水平方式排列,遇到外界壓力時分子結構向下稍微下陷,使液晶屏的反應速度更快、更穩定,可更好避免畫面失真、保留圖像原有色彩。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或稱有機發光半導體,具有自發光的特性,當有電流通過時就會發光,不僅顯示屏幕可視角度更大、輕薄柔軟,因為少了LED背光,耗電也更低。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2.0 時代的智能相框開始擴展圖片顯示之外的功能。典型如丹麥品牌 Frameo、美國品牌 Aura,在 2016 年左右推出的智能相框產品,可以通過配套 App 上傳圖片,并允許多個用戶關聯同一相框,支持共同更新,這意味著智能相框開始具備“社交”屬性。據公開報道顯示,2019-2021 年,Aura 的用戶數量平均每年增加 100 萬,并在 2022 年獲得 2600 萬美元融資,這也算是,智能相框發展的一個小高潮。
Frameo、Aura 的相框和 App。Frameo 產品售價在 150 美元左右,Aura 定位相對高端,售價在 300-500 美元。|圖源 Frameo、Aura 官網
近五年“臃腫”的設計探索,功能全面但有點跑偏
時間拉近,從 Kickstarter 上我們可以看到 2020 年后仍有不少智能相框產品出現,而且出海團隊成為了主力軍。
除 Loop2 外均為出海產品。iFramix Pro硬件本身不具備顯示屏。|據 Kickstarter 信息整理
在這幾年里,日趨成熟的云端技術和用戶對同步功能的習慣,使得 App、云端傳輸成為了智能相框的標配。但顯示技術方面則出現了較大變動,有產品開始嘗試 E-Ink 顯示屏(Electronic Ink,常被稱電子紙/墨水屏,代表性使用案例為 Kindle)。相較于傳統的液晶屏,E-Ink 早期色彩表現能力相對較弱,但具備能耗低、觀感舒適和不同視角下圖像呈現清晰、不反光的優勢。
注:E-Ink 顯示原理與傳統的 LCD 或 OLED 屏幕不同,其核心是一種結合化學、物理與電子學的材料,被稱為“電子墨水”。由數百萬個微小的微膠囊組成,膠囊內部都懸浮著帶有不同電荷的彩色(通常是黑白)微粒,材料自身不發光,而是通過反射環境光來顯示圖像。因此,與其它顯示技術相比,電子墨水的反射率和對比度更好。
液晶屏與 E-Ink 屏對比
而上一代智能相框在社交功能上的探索,也給后來產品提供了借鑒思路。其中,Loop 2 憑借家庭成員間可以點贊、互評強調“親情鏈接”,進一步增強了社交屬性,成為新一代智能相框中為數不多眾籌過萬的項目。而另一款 iFramix Pro 則另辟蹊徑,以一款智能相框的“變形”產品收獲 17 萬美元的眾籌。
iFramix(左)和iFramix Pro(右)眾籌情況。2 款產品均單價 70 美元左右,一代產品 iFramix 于 2023 年 7 月以35 萬美元結束眾籌,2 款產品功能類似|圖源 Kickstarter
iFramix Pro 實際上是一款通過 iCharguard(可實時監控電池,控制充電狀態)將閑置 iPad 轉化為智能相框的產品,相框不過是產品的最終呈現形態,本質上還是依靠 App 控制 iPad 實現具體功能。這個眾籌成績或許談不上出色,但其轉換視角,從舊物利用的角度去設計產品的思路,具備參考價值。一是抓住了用戶在產品更新換代下,難以處理老舊 iPad 的痛點;二是通過低成本裝置,給用戶營造了讓產品再次增值的體驗感。這可能也是 iFramix 在短期內推出 2 款雷同產品還有不少人買單的原因。
官方宣傳 iFramix Pro 可讓老舊 Ipad 再次價值 500 美元(上);AI 功能可分析照片風格后,自動匹配文本(下)|圖源 Kickstarter
此外,順應 AI 熱潮,智能相框在功能上也在集成 AI 技術,多應用于日程安排、摘要提示方面。不過,從功能欄掃下來,會發現產品功能越來越多,但眾籌成績并未見明顯水花。細看不難發現,其中很多功能(如音/視頻播放、日程管理,甚至增加燈光效果),很難說是明智的“加法”。這些功能,在用戶的生活中,已經有智能音箱、大屏設備等硬件來承接,作為相框,主要功能還是承載用戶對某些美好畫面的回憶。
拿下 150 萬美元,加了 AI,也進入了“另一條賽道”
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到 BLOOMIN8 時,會發現其主要變化都在圍繞圖像呈現這一主要功能展開,也就是電子相框的本質,展示。
首先在顯示技術上,BLOOMIN8 采用了最新的 E-Ink Spectra 6。傳統墨水屏多為黑白 2 種色彩顆粒,而Spectra 6 包含 6 種顏色顆粒(紅、綠、藍、黃、黑和白色),在保持原有低功耗和類紙觀感的同時,可構建更廣闊的色域,提供更高的色彩飽和度、對比度,提升圖像呈現效果。
注:由于 Kickstarter 產品眾籌結束到正式發貨通常有一段時間間隔,E-Ink 發布了新的 T2000 芯片,可進一步優化 Spectra 6 的圖片顯示效果,不少眾籌支持者在評論去區留言希望 BLOOMIN8 在正式發貨時能再優化顯示器。
得益于 E-Ink 顯示技術的低功耗特性,據官方宣傳顯示,BLOOMIN8 除了更改圖像,平常展示中幾乎不會耗電,充滿電后可以持續使用數年,且電量耗盡后仍可保持最后的圖像顯示。此外,Spectra 6 支持部分圖像閃爍效果(E-Ink Sparkle?),可支持屏幕上部分區域的動態閃爍效果。
同樣使用了 E-Ink 技術的 Artink(左,4 color,6 月上線)和 BLOOMIN8(右,Spectra 6,3 月上線)效果對比|圖源 Kickstarter
傳輸方面,除了和現在大多數產品一樣支持 App 傳輸、允許家庭成員共享相冊外,考慮到海外用戶對隱私問題的重視,BLOOMIN8 還支持 SD 卡本地傳輸和 Home Assistant 自定義集成,這意味著用戶無需上傳設備數據的同時,還能與其他品牌的不同設備實現物聯操作。
注:Home Assistant 是一個開源的智能家居自動化平臺。它不是一個設備,而是一個可以安裝在小型計算機(如樹莓派)或服務器上的軟件系統,類似整個智能家居的中央控制中心和自動化引擎。通過各種“集成(Integrations)”來連接和控制不同品牌的智能設備,允許用戶創建自動化規則,如“晚上 11 點自動調暗燈光”、“如果門窗打開超過 5 分鐘,發送提醒”。
圖源 Kickstar
而當我們查詢 BLOOMIN8 開發團隊背景時發現,其兼容特性和對供電設計的思考在產品中早就存在。
BLOOMIN8 的開發團隊是來自深圳的安鉑科技(Arpobot),成立于 2021 年,創始團隊為墨爾本大學校友。據官方分享,BLOOMIN8 的靈感來自于哈利波特中的會動的壁畫;而旗下首款產品 Arpobot Smart Shade,與智能相框無關,其發明緣自 covid-19 長期居家中來來回回拉窗簾的煩惱。
Arpobot 創始團隊和 Smart Shade|圖源 Arpobot 官網
Arpobot Smart Shade(下簡稱 Smart Shade)是一款智能窗簾,與 SwitchBot 的智能窗簾類似,將百葉窗拉繩放入 Smart Shade 中,用戶即可通過手機實現遠程開關窗簾的操作。
Smart Shade 支持 Matter 和 Thread 服務。Thread 是一種低功耗、基于 IP 的物聯網協議,可視作智能設備之間互相連接和傳輸數據的“公路”;而 Matter 則可以看作不同設備間互聯的“通用語言”。而到 BLOOMIN8 誕生時,Arpobot 將這種物聯網服務設為了 Home Assistant。其作為軟件平臺,能夠“理解”Matter 的語言,并通過 Thread 來控制和自動化這些設備,使其集成為統一的智能家居體驗。
而在供電設計上,為避免附近無充電口而出現難以安裝的難題,Smart Shade 設計了貼合設備機身的 4000mAh 大容量電池(IoT 設備電池容量一般在 500–2000mAh),支持拆卸充電,還可當移動充電寶使用。集成和省電的思路,也延續到了智能相框產品中。
Arpobot Smart Shade 支持服務與電池設計|圖源 Arpobot 官網
而 BLOOMIN8 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是,打破了智能相框主要承接人們美好回憶的需求定位、以及延伸出來的鏈接親情與友情的社交屬性,BLOOMIN8 的定位更偏向藝術展示裝置,跳到了 AIGC 的“舒適區”。
圖源 Linkedin
因此,從 BLOOMIN8 選擇的顯示技術也就能夠發現,這類屏幕的優點很多,但色彩呈現比較差,因而并不適用于展示真實照片,或者說并不是真實照片的最佳展示方案。而從其眾籌結果倒推,用戶對其藝術作品展示硬件的定位,是比較買賬的。
考慮到不同類型藝術作品的呈現效果和更逼真的裝飾形態,BLOOMIN8 還提供了三種不同尺寸的相框,且與宜家 R?DALM 相框兼容,此前同類眾籌產品大多都只提供唯一尺寸選擇。
但在配套 App 上,BLOOMIN8 卻收獲了一些吐槽。為了滿足內容展示多樣性的需求,App 支持個性化的“AI 藝術創作”,包括文生圖、圖片風格轉換、圖轉視頻和靈感圖稿隨機生成等 AI 功能。日常展示中,AI 也可根據用戶喜好隨機推送照片,切換展示內容。但根據用戶評論來看,并不是所有人都滿意這項功能,AI 生圖對于 BLOOMIN8 反而更像“噱頭”。
相關評論|圖源 Kickstarter
盡管目前早期用戶對 AI 生圖功能存在質疑 ,但這也體現了 BLOOMIN8 在探索”內容生產者“的角色。對于面向未來、主打藝術展示的智能相框而言,AI 生成與個性化策展將是不可或缺的進化方向,但其價值需在后續迭代中逐步驗證和優化。
其實,現在去看 BLOOMIN8,很難再用固有認知的相框去定義它,它不再主要承接人們對于曾經發生過的美好畫面的回憶需求,它展示的不是記憶、而是“美好”。這決定了它采用的顯示技術、配套 App 設計都發生了變化。
我們通過對產品的觀察和了解,很難說清,這個產品 idea 是否受到了 AI 的啟發,因為在相框這條賽道上,不同階段的發展,主要是由怎樣更好展示內容、以及如何傳輸到設備 2 項技術推動。而 AI 主要作用于內容展示,其也更被早落地的領域是輕松生產各種風格、藝術形式的作品、或者真實照片的風格化,在藝術與真實之間,離藝術更近、離真實更遠。
不論起點如何,這個年輕的深圳團隊,拿到了一個階段性的優秀成績。這背后有更多新的探索、也有對核心“展示”的堅持。
但據其在 Kickstarter 上的官方宣傳顯示,BLOOMIN8 還將陸續推出天氣提示、事項提醒和待辦清單功能,在當前已經有質疑存在的情況下,后續用戶是否還愿意為這些功能買單,我們在這里還是要劃下一個大大的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