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轉自《文史月刊》
原題:《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官場送禮成風》
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蘇聯領導干部送禮之風“特別盛行”。此種歪風,與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親自“作出表率”,有著必然的聯系。
勃氏“帶頭”送禮收禮
勃列日涅夫總書記及其一班人每逢到地方視察工作,必帶上大批禮品,包括香煙、手表、電視機、器皿、金銀飾品等等,其價值是相當可觀的。如勃列日涅夫一次視察烏茲別克斯坦加盟共和國,“給該共和國所有領導人都準備了禮物,包括他們的副手、副手的副手、助手、速記員、打字員,甚至包括給速記員開車的司機,為此花費了數十萬盧布的經費。”
既然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帶頭”贈送這么多的禮品給下級,那么就難怪地方官員紛紛效仿了。
通常,他們回贈給中央領導的“是貴重的胸花、寶石項鏈、戒指、配有金銀槍套的手槍、各種黃金飾品及其他貴重禮品。”據目擊者回憶:“一到節日前夕,(黨中央)機要通信部門就忙得不可開交,分送從全國各地區給總書記和政治局委員寄來的(禮品)盒子。”
收取禮品是勃列日涅夫的一大嗜好。“勃列日涅夫對于貴重禮品和奢華品的喜愛也是他家庭成員、親屬及其他黨的領導人的共同愛好,他們都能熟練掌握獲得禮品的各種方法。”比如,勃列日涅夫有一次到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國視察工作,該共和國共產黨第一書記蓋達爾·阿利耶夫竟然送他一座用純金制作的、價值連城的半身像。之后,阿利耶夫便很快被調到首都莫斯科任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并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另外一次在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考察時,勃列日涅夫也收到了“極其貴重的禮物”:“一把黃金制作的俄式茶爐”。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1976年12月19日勃列日涅夫70歲生日時,全國掀起新一輪送禮高潮。外國使團知道總書記的嗜好,紛紛向他贈送厚禮,國內從中央到地方的領導人也決不甘落后,結果,總書記收受了各地黨政領導人送來的、為數眾多的貴重禮品:軍工企業經理送的是刻有總書記名字的精致的手槍;高加索地區領導送的是帶壓花的寶劍;雅庫特州委第一書記契里亞耶夫贈送的一只巧倫杯,是用一塊罕見的毛象牙磨制的喝馬奶的器皿,奶杯上鑲嵌了用總重量超過12克拉天然鉆石加工制成的12朵玫瑰花,以示雅庫特人的能耐和慷慨。
1982年,為了接待總書記再一次視察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國首府巴庫,阿利耶夫又下令為勃列日涅夫修建了一座宮殿,并給他贈送了一根鑲嵌了16塊寶石的碩大項鏈,其正中央一顆寶石上雕琢的是勃列日涅夫的肖像,另外15顆中等大小的寶石環繞其周圍,象征著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緊緊團結在以勃列日涅夫總書記為首的蘇共中央周圍。這個寶石項鏈被起名為“牢不可破的自由加盟共和國聯盟”,并被當著千百萬蘇聯電視觀眾的面,“送給了被深深感動了的勃列日涅夫。”
送禮之風,登峰造極
勃列日涅夫當政18年,送禮之風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一人笑納的、包括金銀財寶在內的各種禮物數不勝數,僅各種豪華獵槍就有100多把,汽車100多輛。其中,外國領導人贈送給他的“羅爾斯-羅伊斯”“梅賽德斯”等各類世界頂級名車多達30余輛。
俄羅斯著名學者兼政治活動家阿爾巴托夫曾就此評論說:“貪婪很可能深深埋在勃列日涅夫身上的某個地方,在其生命的最后時刻以特別丑陋的形式顯露出來了,而且常常是在眾目睽睽之下。”
與黨的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收到大量金銀珠寶等相比,級別低于他的中央領導們收到禮物的價值,也相對要低些。比如,烏茲別克斯坦加盟共和國黨中央第一書記拉什多夫有一次在家中接待來訪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基里連科時,送給他的妻子和女兒的禮物是兩件她們特別喜歡的“用十分珍貴的卡拉庫爾裘皮縫制的皮大衣。”
當然,不是所有的中央高官到地方視察指導工作時都喜歡下屬“進貢”金銀珠寶或者名貴皮草時裝,也有“特別愛好收藏古董”者。
培植親信,任人唯親
蘇聯黨政領導干部之所以送禮成風,主要是因為勃列日涅夫執政后期,形成了培植親信、任人唯親的惡劣作風。
“他樂于也善于把‘自己人’安插到關鍵崗位,即使是些完全沒有才干的人,只要對他忠心耿耿就成。”他將過去在第涅泊彼德羅夫斯克、摩爾多瓦、哈薩克斯坦工作期間情投意合的許多老部下,一個個安排到重要領導崗位上。比如,在摩爾多瓦工作時的部下契爾年科,盡管平庸無能,但是勃列日涅夫卻提拔他當上了中央書記、政治局委員,并且想培養成為自己的接班人;1967年和1970年,勃列日涅夫又先后調自己的親信、老部下茨維貢和同鄉、老部下齊涅夫出任克格勃副主席;1968年,他任命了自己的老同學、老部下、猥瑣無能、貪贓枉法的謝洛科夫擔任了內務部部長。勃列日涅夫的老朋友之一、不學無術的吉洪諾夫,竟然被任命為部長會議主席。
另外,勃列日涅夫在幫助自己的子女飛黃騰達方面,也顯示出了有損國家利益的“舐犢之愛”。他的兒子尤利是個紈绔子弟,平日嗜酒如命,年紀輕輕,竟然被提拔為蘇聯外貿部第一副部長。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爾巴諾夫(見《轟動一時的蘇聯“駙馬案”》),仰仗岳丈的權勢,扶搖直上,短短10年時間就從一個普通民警一躍而成為內務部第一副部長。
事實上,勃列日涅夫特別關照的對象,還不僅限于自己的子女、胞弟、故舊,“甚至遠房親戚,親戚的親戚,他們的朋友也都沒有被遺忘。”
公家埋單,官員私有
值得注意的是,上下級領導之間相互送禮通常都不會自掏腰包。他們不是公款報銷各種禮品費用,就是直接“從國庫中按廢金銀的價格拿出大量珍寶”送禮。
既然各級領導干部贈送禮品由公家埋單,那么他們收到的各種禮物理應上交國庫才是。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他們接受的禮物,卻“從不上交國家”。
個中原因,除了當時領導干部普遍認為把所有的饋贈上交國家“不合時宜”以外,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一些黨政官員自身的貪婪。
將禮品尤其是貴重禮品據為己有,本質上就是領導干部憑借職務侵占國家和人民的財富。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因為權力監督缺失導致的官場腐敗,由此可見一斑。
唯其如此,所以人們把這一時期稱為蘇聯“走近衰亡”的時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