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積木倒了!”那天去朋友家做客,她家4歲的小兒子突然摔了玩具,氣惱地召喚媽媽。
朋友正要起身去幫忙,我悄悄拉住了她,示意她觀察一會兒。
小朋友召喚無果,倒也不執著,反而是自己撿起了積木。又試了三次,最后看著歪歪扭扭的城堡拍手笑了:“太好了,這次是最高的!”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如今孩子都越發“嬌貴”了。
在游樂場里,一個小女孩因秋千被搶,就崩潰哭了足足半小時;
鄰居家小男孩學騎自行車摔了一跤,后來說什么也不肯再碰車;
在學校挨老師說了幾句,回家就一直鬧脾氣……
這些場景是不是特別熟悉?
為啥我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玻璃心”?
明明是自己精心澆灌下長大的孩子,為何會越來越脆弱了?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跟蹤研究顯示:在過度保護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挫折時應激激素水平是正常孩子的3倍。
應激激素,能讓身體快速調整狀態,幫助應對突發狀況,但長期和過量分泌可能損害健康。
就好比溫室里的花朵,看著嬌艷,卻經不起丁點的風吹雨打。
前段時間我陪兒子參加一次足球比賽,遇到一位特別用心的媽媽。
她兒子上場時,她全程視線不離開,不時給孩子擦汗、遞水,除此之外就是舉著手機錄像。
比賽中途孩子意外摔倒,第一反應不是爬起來,而是回頭找媽媽。
這讓我想起心理學中的“割草機父母”,又稱保姆式父母——
他們總會在困難出現前,替孩子掃平所有障礙,卻不知,這樣反而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多帶孩子去這兩種場合,抗挫力會越來越強
其實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靠練出來的。
以下這兩種場合,建議大家可以經常帶娃去體驗,這樣你會發現,孩子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情商也越來越高!
一是有競爭的場合,如比賽、競技、舞臺展示等
我們身邊,總有一些“輸不起”的娃——下棋輸了就哭著掀棋盤,跑步輸了能生老長時間的悶氣……
有一次陪兒子觀摩社區舉辦的圍棋比賽,有個小女孩特別引人注意。
哪怕連輸了三局,她的心態也很平穩,認真復盤。
我還發現每次輸棋,女孩的媽媽都會蹲下來和她一起研究棋譜:
“寶貝,你發現了嗎?剛才這步下這里,就能吃掉對方五個子。”
后來與她媽媽聊天中得知,這孩子以前輸了也會哭哭啼啼,但參加的次數多了,心態就磨練出來了。
所以孩子見識的場面多了,就真的能平常心對待,還會把每次失敗,變成進步的階梯。
試想,經歷過100次失敗的孩子,其抗挫折能力定然比只經歷過10次失敗的孩子要強得多!
就如同打疫苗一樣,適量的挫折“抗原”,反而能激活孩子的心理“免疫”系統。
但參與競爭的場合,我們也要教會孩子三件事:
輸并不可怕,經歷過失敗,才會知道下次如何成功;
贏了要謙虛,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不至于盲目自大;
無論如何,堅持都是可貴的,進步也是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
二是復雜的社交場合,如家庭聚會、社團活動、陌生環境等
有家長吐槽說,自家娃就是個“窩里橫”,在家里能作上天,到外面卻跟個鵪鶉一樣躲在大人身后,連跟人打招乎都不敢。
這主要的原因,或許是孩子的社交經驗太少,發生沖突時,更不知道如何處理。
上學期我參加兒子學校義賣活動,遇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場景:
兩個小男生,為了爭搶一個玩具而爭得面紅耳赤。
就在我以為這倆要大動干戈時,他們卻出乎意料地用“石頭剪刀布”的方式,解決了問題。
當時看熱鬧的另一名家長帶著玩味的笑說:“以前我們吵不過就干架,如今的孩子都學會講道理了!”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復雜的社交環境,能激活孩子的前額葉皮層——管理情緒和決策的中樞。
這就好比學游泳,得下水反復試練,學社交,也必須要在真實的場景中練習。
想要讓孩子的情商提高,建議家長可以試試三個辦法:
多給孩子創造“社交微場景”,比如在超市里讓孩子自己詢價,在外面吃飯讓孩子自己點餐等。
教孩子幾句萬能社交句式,比如:“我能和你一起玩嗎?”“你先玩,我排隊。”
多跟孩子玩情緒認識游戲,比如把繪本里的人物表情遮住,讓孩子猜猜情緒。
莞媽有話說
最好的教育,不是為孩子遮風擋雨,或幫他搭建溫室大棚。而是當孩子需要時,及時遞上“腳手架”,并在適當的時候,慢慢撤走。
不要總打著“孩子還小的口號”,或因為你的強迫癥,讓孩子慢慢喪失了自主性。
下次當孩子再遇到挫折時,不妨蹲下來看著他說:“媽媽知道這不容易,但你看,上次你……的時候,不也做到了嗎?”
這種帶著溫度的支持,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心理鎧甲”,會隨著他在成長路上披荊斬棘!
那么你家孩子最近可有遇到過什么小挫折?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讓我們互取所長互補所短,陪孩子一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