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8日國家衛健委百姓健康頻道(CHTV)舉辦的健康中國傳播大會第六屆醫院院長(書記)論壇上,貴州省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龍浩帶來分享,全方位展現了醫院的發展歷程、獨特優勢、創新做法以及對公益行動的期待,讓與會者感受到這家醫院在守護百姓健康道路上的堅定與擔當。
六十余載耕耘
鑄就堅實醫療基石
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的發展軌跡,是一部不斷進取、服務百姓的奮斗史。它始建于1958年,1989 年正式更名為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1999 年獲批增掛貴陽骨科醫院牌子,從此在骨科領域開啟了深耕之路。經過多年的發展,醫院學科建設成果豐碩,擁有1個省級臨床重點學科和8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還設立了3個院士、專家工作室。在科研與臨床結合方面,醫院積極布局,成立了貴陽肢殘康復研究中心、貴陽市骨科研究所等多個特色中心,成為貴陽市創傷救治聯盟主任委員單位、國家科普建設工程項目成員單位。這些平臺的搭建,不僅提升了醫院的科研實力,更讓先進的醫療技術能夠更快地惠及患者。在對外合作上與湘雅二醫院開展 "湘約湘雅?黔行四醫" 共建活動,與國家骨科醫學中心北京積水潭醫院及國家骨科質控中心北醫三院建立骨科醫聯體等通過這些合作,醫院不斷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醫療技術,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
打造獨特優勢
守護百姓健康
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作為一家骨科專科醫院,它沒有局限于單一專科的發展,而是早早地意識到要滿足本區域內百姓的大多數就醫需求。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慢病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醫院及時布局,形成了 "一核兩中心六支撐" 的特色專科服務模式。
"一核" 即以骨科發展為核心,憑借多年的積累,骨科在技術、人才等方面都具備強大的實力,成為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兩中心" 分別是慢病管理中心和創傷救治中心,這兩個中心的建設,不僅滿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也體現了醫院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視。"六支撐" 則是以 "黨建、信息、運營、科研、教學、對外合作" 為高質量發展的六大支柱,它們相互協作,為醫院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創新驅動
構建全方位健康服務體系
在健康傳播領域,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深知創新的重要性。關鍵在于利用技術實現精準化、互動化和智能化,將傳播重心從單純治病擴展到全生命周期的骨健康管理與疾病預防,通過內容創新提升吸引力和實用性,通過線上線下渠道構建多方位體驗,打破醫院圍墻,多方共創價值。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醫院采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做法。首先,建設了功能完善、體驗良好的官網、微信公眾號 / 小程序,為患者和公眾提供了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和服務平臺。在官網和公眾號上,不僅有醫院的最新動態、專家介紹,還有豐富的健康科普知識,方便患者隨時了解相關信息。
其次,積極在醫學專業網站、期刊、學術會議上發言,提升學術影響力。與主流媒體、權威報紙、電視、廣播保持良好合作,通過這些主流媒體的傳播,能夠將健康知識傳遞給更廣泛的人群,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
此外,醫院還充分利用自媒體,運用圖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將復雜的專科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科學嚴謹的科普內容。各專業科室積極參與,成為公眾信賴的健康信息源,不僅為患者提供了實用的健康知識,也為醫院引流了潛在患者,提升了醫院的品牌形象。
滿懷期待
攜手共進促發展
針對貴州省以及醫院的現狀,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對公益醫療機構賦能行動充滿期待。希望通過行動,轉變理念,充分認識單純宣傳和傳播力的區別,重塑傳播力賦能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觀念,提升醫院管理能力及技術能力。在健康科普方面,醫院希望得到專業的培訓,讓醫護人員能夠創作出更優質、更貼近百姓需求的健康科普內容,提高科普的效果和影響力,讓健康傳播工作更加精準有效。
龍浩副院長的分享,讓我們看到了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在醫療服務、學科建設、健康傳播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這家醫院始終堅守初心,以患者為中心,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創新服務模式,在健康中國的建設進程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未來,它將繼續秉持這份擔當,為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書寫更多精彩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