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眼鏡(包含AR)的銷量同比激增117%。雖然目前智能眼鏡仍屬于小眾產品,但其迅猛的發展勢頭已經引起了科技行業和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
市面上在售的智能眼鏡,主要功能集中在拍攝、翻譯、聽音樂和打電話等幾個方面。例如,在旅游時,用戶可以通過智能眼鏡進行即時翻譯,無需攜帶額外的翻譯設備;而在戶外運動中,拍攝功能可以記錄下每一個精彩瞬間。此外,通過藍牙連接手機播放音樂或接聽電話也變得異常方便,使得用戶無需再掏出手機操作。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功能實用化和價格親民化的雙重趨勢是推動智能眼鏡銷量爆發式增長的關鍵因素。當技術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且價格不再高不可攀時,大眾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自然會大幅提升。
2025年第一季度,AI/AR眼鏡市場的銷量前五名品牌分別是雷鳥創新、XREAL、星紀魅族、VITURE和Rokid,這五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合計超過了90%。其中,線上市占率排名第一的是雷鳥創新,占據了接近一半的市場份額。這一現象說明,在智能眼鏡領域,頭部企業的優勢明顯,它們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良好的用戶體驗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智能眼鏡的風口吸引來小米、華為、魅族等傳統手機大廠的密切關注和實質性布局。這些擁有強大品牌影響力、成熟供應鏈和龐大用戶基礎的科技巨頭正陸續發布各自的智能眼鏡產品,預示著行業競爭即將進入新階段。
這些巨頭的入場為智能眼鏡市場帶來了多重影響:一方面,它們強大的營銷能力和渠道資源將加速市場教育進程,推動智能眼鏡從極客玩具向大眾消費品轉變;另一方面,它們的技術積累和資金實力也將推高行業競爭門檻,可能加速中小品牌的淘汰。
從長期來看,智能眼鏡市場份額之爭才剛剛開始。那些能夠準確把握用戶真實需求、構建完整生態系統并在關鍵技術領域保持領先的企業,將最有可能在這場即將到來的智能眼鏡浪潮中占據有利位置。
智能眼鏡是不是“偽需求”“智商稅”?
分析師表示,智能眼鏡已經具備一定的AI交互應用,但在數量和質量上仍有限制,應用場景覆蓋不夠全面,特別是在娛樂、教育等領域缺乏豐富的內容支持。此外,在專業領域的應用方案也處于初級階段。佩戴舒適性方面,長時間使用可能壓迫鼻梁或耳朵。普通消費者,很可能買來后只用幾次就閑置了。
對于那些尋找特定功能(如即時翻譯、便捷拍照等)的用戶來說,智能眼鏡提供了獨特價值,并非偽需求;然而,對于大多數普通用戶而言,如果這些設備未能提供顯著優于現有解決方案的體驗,或無法滿足廣泛的日常需求,那么它們可能暫時被視為一種“偽需求”。
最終建議:如果你是特定需求用戶(如商務、旅行、科技愛好者),智能眼鏡值得嘗試;如果只是好奇,建議先體驗再決定,或等待技術更成熟后再入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