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寶馬集團中國宣布與中國智能駕駛公司Momenta達成合作,合力打造中國專屬智能駕駛輔助解決方案。
這套方案將應用在寶馬中國包含國產新世代在內的多款車型,為中國市場用戶提供全場景、點到點的領航駕駛輔助功能。
至此,BBA三家盡入Momenta之手。
這其實也算是Momenta的里程碑時刻,因為作為一家中國自主的智駕供應商,同時獲得寶馬、奔馳、奧迪這三家傳統巨頭的認可。
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1Momenta有何魔力?
那么問題就來了,Momenta到底有何魔力,讓這么多車企都愿意選擇它。
首先自然是技術。
目前自動駕駛已經經歷規則驅動到數據驅動再到AI驅動的演進。
2022年Momenta的規劃算法還是較為古早的規則算法,但是到了2023年下半年,Momenta已經能做到基于深度學習的規劃,即感知模型+規控模型,也就是大家說的兩段式端到端。
但實際上,直到1年后的2024年,端到端才逐漸開始成為諸多主流車廠的技術路線選擇。
也即是在這一年,Momenta高階智駕已經進化到一段式端到端,帶來的好處就是智駕上限變得更高,體驗也更好。
也即是說,在智駕技術演進中,Momneta擁有足夠敏銳的技術嗅覺,實現提前布局,而這也是讓Momenta的智駕技術能不斷處于領先的原因。
正因如此,在后續和車廠合作中,有的主機廠不僅用了Momenta的方案,還成為它的投資人。
Momenta能成,還離不開它的伯樂上汽集團。
這就要談到第二點:工程化能力。
最早2018年,上汽找Momenta合作預研記憶泊車項目。
后續眼光毒辣的上汽不僅投了Momenta,也把自己孵化的新實力品牌智己的高階智駕也都交給了Momenta。
而這,實際上也正是Momenta的第一個高階智駕量產項目。
彼時,Momenta成立也不過三四年,作為一個比較新的智駕供應商來說,雖說技術實力夠強,但是工程化能力不足。
工程化能力不足的問題會導致很多問題:比如產品上車后無法將演示Demo的智駕能力復現,實際體驗參差不齊,甚至可能還有安全性隱患。進而導致從實驗室技術到量產產品的轉化周期延長。拖累車企產品發布節奏。
選擇新的、年輕的供應商就像抽盲盒,你不知道你拿到的是好蘋果還是壞蘋果,只有嘗一口才知道。
這其實一直以來車廠會選擇老的供應商的原因,因為他們有資歷,靠譜。
所以,上汽確實是很有勇氣,也很有眼光。
而有了上汽這個項目,讓Momenta逐漸建立起工程化能力,和智己量產了智己IM AD高階智駕。
完成第一個高階智駕項目Momenta用了兩三年,而現在的Momenta已經可以做到3-6個月就完成端到端高階輔助方案車型適配。
這種類似「交鑰匙」方式,也得到越來越多車企青睞。
截至今年4月,Momenta累計定點車型數量超過130輛。
02有何意義?
集齊BBA,意味著Momenta汽車朋友圈進一步擴大,同時獲得了更強的品牌背書,同時將進一步增強Momenta的市場影響力。
所謂強者恒強,后續找Momenta的車廠會越來越多。
對應的,Momenta的營收也會不斷增加,同時提升在這場智駕長跑中活下去的籌碼和幾率。
現在,Momenta也在搭乘智己的IM5/IM6上市歐洲的快車,開啟輔助駕駛的出海進程。
此次與寶馬的深度綁定將鞏固其在歐系豪華陣營中的地位,形成「BBA共同選擇」的品牌效應,將更有助于智己將自己的輔助駕駛方案推向全球,尋求新的營收增長點。
同時,在Momenta尋求上市IPO過程中,也有更多故事可講。
總之,這次與寶馬的合作,為Momenta在技術、商業、品牌三維度的長期競爭力加注了新的籌碼,進一步鞏固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的領先地位。
同樣,這對于中國智駕行業也有深遠意義。
這意味著,在高階智駕這一塊,打破以往國際車企由傳統供應商巨頭主導的格局,國內供應商開始逐漸擁有話語權,并開始對外輸出技術標準。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擁有好技術的國產供應商將被更多車企看到,也能擁有更多展示機會。
從中國專屬方案到全球合作,或許也不遠了。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