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冰 張琪贇 夏雨夢
7月9日在國家鐵道試驗中心展區拍攝的CR450BF動車組(左側)。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CR450動車組車廂。 本報記者 嚴 冰攝
7月11日,第十二屆世界高鐵大會技術參觀活動現場,參會代表乘坐CR400BF-GS復興號技術提升型智能動車組,體驗京張高鐵的運營服務。 王 瑋攝(人民圖片)
7月9日,第十二屆世界高鐵大會“高鐵創新之旅”活動現場,參會代表在室外實車展示區進行觀摩。 王 瑋攝(人民圖片)
7月9日下午,第十二屆世界高鐵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高鐵創新之旅”在國家鐵道試驗中心舉行,包含被稱為“全球最快高鐵列車”的CR450動車組樣車在內的30列(輛)實車集中亮相,展示了中國鐵路自主創新的技術突破與全球軌道交通行業共創共贏的合作成果。
在室外實車展示區,CR450AF、CR450BF、CR400AF-S、CR400BF-S、CR220J等復興號主要家族成員齊聚亮相,多維度展現中國高鐵的創新發展成就。CR450AF/BF復興號動車組成為“耀眼明星”,作為新一代高速動車組,采用8輛編組,最高運營時速達400公里。
跑出高鐵加速度
搭載永磁牽引電機“心臟”、穿著一體化全包覆結構“鎧甲”,在國家鐵道試驗中心,CR450動車組驚艷亮相。CR450AF的“箭矢”造型和CR450BF的“鷹隼”造型,相映成趣,展示著速度、科技與東方美學的巧妙融合,在陽光照射下,車身展現出獨有的光澤,成為活動現場的必打卡項目,吸引了一批批中外嘉賓合影留念。
7月9日,筆者跟隨中外嘉賓,在大會組委會的安排下來到國家鐵道試驗中心體驗一場“高鐵創新之旅”。在環行試驗線上,CR450動車組進入視野。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趙紅衛介紹,作為新一代高速動車組,CR450AF/BF復興號動車組采用8輛編組,最高運營時速達400公里。該車型通過技術優化,實現運行阻力降低22%,牽引效率提升4%,整體減重10%,能耗下降20%,以更高速、更安全、更節能、更舒適、更環保、更智能等特點,為用戶提供更美好的出行體驗。
1825年,英國,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正式通車,列車最高運行時速24公里;2025年,中國,CR450動車組樣車跑出每小時450公里的全球最快試驗速度,再次刷新紀錄。鐵路誕生200年來,從時速24公里到時速450公里的跨越令人自豪。風馳電掣的復興號動車組縱橫神州大地,見證著中國鐵路從追趕到領跑的非凡歷程,新成員CR450動車組的加入,意味著中國高鐵技術樹起了新的國際標桿。
中國中車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永才介紹:“在國鐵集團組織下,去年底我們發布CR450動車組樣車,構建起時速400公里動車組的技術體系,實現了理論、技術、裝備、標準、管理模式的全面創新,為推動世界高鐵技術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室外實車展示區,多款機車、貨車、大養機械、磁浮列車、工程機械等30列(輛)實車陳列其間,CR450AF、CR450BF、CR400AF-S、CR400BF-S、CR220J等復興號主要家族成員也齊聚亮相,讓人大飽眼福。
走進試乘的CR400BF-GS復興號智能提升動車組列車,26攝氏度,溫度宜人,窗外漸次閃過50余種不同類型的線橋隧試驗場景。整個體驗之旅,線路不長,風景不少,新鮮感十足。30分鐘的試乘時間里,高鐵列車急速駛過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展館)、北京朝陽動車運用所,穿行隧道、滑入彎道,在直線行駛時不斷加速,乘坐平穩舒適,車廂內中外嘉賓一起感受到了中國高鐵的先進技術和卓越性能,車廂外,沿途的參觀者們紛紛拿起手機拍照記錄。“這就是中國高鐵,創新、高效、便捷!”在現場參與體驗的英國博主亞當(Adam)感嘆。
觸摸高鐵新科技
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現場,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展廳內人頭攢動,復興號模擬駕駛艙前排起長龍。
“按下按鈕,推動手柄啟動列車!”伴隨著操作指令,巨幕中的風景迅速后移,現場群眾仿佛真的駕駛著復興號以350公里的時速飛馳在神州大地上。
7月8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在北京開幕。此次設國家會議中心和國家鐵道試驗中心兩個展區,展會規模達4萬平方米,14個國家(地區)的500余家企業參展。
國鐵集團展區位于地上一層主展位,主題為“科技改變生活,創新驅動未來”。該展區就像一扇窗,讓世界看見中國高鐵不僅在軌道上飛馳,更在無數人的生活里,鋪就著更便捷、更智能的未來。采用圖文展板、聲像視頻、實物模型、模擬駕駛艙、電子沙盤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國鐵路路網建設、科技創新、運輸服務、智能鐵路、節能環保、安全保障、經濟帶動等方面取得的標志性成果,吸引眾多觀眾駐足。
“好一幅壯美的水墨高鐵畫卷!”展廳右手邊“文化交流互動板塊”的AI繪畫區域,一對父子拿起筆在顯示器上肆意揮灑。一旁的外國觀眾邊看邊用手機拍攝,不時發出“Wow”“Cool”的贊嘆。展廳里的科技感,就這樣融進了最生動的生活氣息里。
復興號模擬駕駛艙排起了長隊,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穿過隧道、跨越河流、橫渡橋梁……“體驗感太真實啦!”來自清華附中的學生駕駛模擬“復興號”興奮地說。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信息所副所長趙向紅介紹,高鐵自動駕駛技術集成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信等前沿科技,提升列車運行的安全性與準點率,為旅客帶來更安全、舒適、高效的出行體驗。
擴容高鐵朋友圈
7月11日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閉幕會后,京張高鐵體驗活動正式啟程,來自國際鐵路聯盟(UIC)和20余個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的270余名政府官員、駐華使節、企業高管、專家學者及媒體記者體驗了時速350公里動車組“貼地飛行”的感覺。
來自英國的哈德森(Hudson)是一名土木工程師,這次世界高鐵大會,他關注的是基礎設施領域。“太子城站很美!這次我與中國的同事們積極交流,學習中國如何在不同的地質地貌下建車站、架橋梁。”
“不到20年時間,中國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高速鐵路系統。”國際鐵路聯盟主席阿蘭·別洛烏德表示,高鐵正進入全球擴張的新階段,中國擁有全球超過2/3的高鐵運營網絡。國際鐵路聯盟總干事長弗朗索瓦·達韋納贊嘆道,這場規模盛大的大會不僅象征全球鐵路人的團結與創新,也反映出中國高鐵以包容性和前瞻性持續推動全球鐵路合作。大會還讓他親眼見證了中國高速鐵路的發展成就,感受到中國致力于發展高速鐵路的誠意與實力。國際鐵路聯盟客運部主任貝特朗·米納瑞則用一段親身經歷道出內心感受:“是高速鐵路讓我與鐵路事業結緣。中國高鐵不僅代表速度,更象征著對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理念的堅持。”
互聯互通,共享高鐵發展機會。印尼—中國高速鐵路公司董事長德維亞納·斯拉梅·里亞迪說:“雅萬高鐵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而且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雅萬高鐵,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它將雅加達與萬隆“城際交通”轉化為“通勤交通”,縮短近2/3旅行時間,已累計發送旅客超1000萬人次。
老撾國會副主席宋瑪·奔舍那表示,“老中鐵路建成通車后,山不再高,路不再遠。”截至今年5月,全線累計發送旅客突破5300萬人次,跨境運輸貨物量超1300萬噸。
15年前,第七屆世界高鐵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當時中國高鐵里程僅7531公里。15年后,世界高鐵大會再次來到中國,中國高鐵營業總里程已達4.8萬公里,覆蓋全國97%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15年間,中國高鐵里程增加了5倍多,重塑了世界高鐵格局。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修德說,“中國高鐵建設發展成效顯著,中國成為世界高鐵運營里程最長、商業運營速度最快、高鐵運營網絡最發達的國家。未來,中國高鐵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與世界各國分享高鐵發展成果,攜手共繪高鐵事業發展新藍圖。”
(梅鈿梓參與采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